翻新时间:2023-04-02
感情·意境·语言──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写作
我从大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大部分是诗。写诗对于我写童话,很有好处。诗的特质是抒情。能感动自己的,才有可能写好,才有可能感动别人。诗抒发感情的方式常常是直抒胸臆。写童话就要曲折些,作者藏在作品后面,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我常常想,失明的人最痛苦,没有了视觉,就像丢失了整个世界。我在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时候,常常紧闭着双眼,体验盲人那个永远的黑夜,这使我对盲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我同情他们,爱他们,想给他们安慰,想激发更多的人关爱他们,并在关爱别人的过程,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这种思想感情,久久地在我心中激荡,这已成为我创作这篇童话的感情寄托和动力。
我想起生活中曾有这样一个难忘的场景:一个盲孩子坐在街心花园里,侧耳倾听着身边一群同龄人在喧闹嬉戏,虽然他也被他们讲的笑话引逗得微微一笑,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沉默不语地侧耳倾听着,他无法参与他们的游戏。我看到的是他那孤独、寂寞的表情。
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身边拖着长长的影子。只有影子陪伴着他。
这情这景让我想起自己的一首诗:《读自己的影子》:“小时候,不识字,/总喜欢坐在那里,/读自己的影子,/像读一本童话故事。//总是读一头黑熊,/或是几只很黑的小兔子,/坐卧在我的脚下,/和我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太阳落山,/影子消失,/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我知道,明天/影子还会来,/还会有新的故事……”
我重温童年的体验和幻想,把过去和现实的两种感受加以融合。
就这样,我觉得一篇童话的构思逐渐清晰起来了。
在构思情节时,我既设身处地,怀着盲孩子渴望关怀的愿望,又怀着一个健康人对他们同情关爱的感情。因此,我在叙述故事的方式上,比较侧重于写内心的感受和气氛的烘托,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注重情调和意境的渲染。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盲人,所以只能凭借他的听觉来感受环境:他“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听。”这种写法,在作品中多处可见。
其次是写“光”和“影”:当盲孩子问影子“你从哪里来?”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又如影子的话:“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你的。”等等。
当盲孩子渐渐恢复视觉时,又着重写了视觉和色彩:“他第一次看见一个淡淡的光点在他的手心里移动着”,“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的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还有结尾部分,关于太阳、月亮、彩虹、花朵、绿草、露珠……姹紫嫣红,色彩纷呈,都是以光、以影、以色彩,来表现一种意境,借意境的变化,来表现情节的发展。
最后谈谈语言。由于这篇童话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情感人,所以也被人称之为“抒情童话”。我认为这种风格的童话,语言应当是优美的、简洁的、凝练的,应当像诗一样;还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讲究含蓄、讲究象征、讲究节奏等等。
我是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抒情童话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最后的辉煌》有感
- 快乐学习
- 参观中国载人航天科技展
- 爷爷,开空调吧!
- 童年的幻想
- 球场上的朋友
- 家乡变了
- 风雨不误的邮递员
- 我尊敬的一个人
- 我的愿望
- 藕
- 续写《狐假虎威》
- 男老师的泪
- 圣诞老人,谢谢您
- 有泪你就哭声吧
- 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
- 试析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 浅谈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
- 试论当代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简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 简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
- 浅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
- 试析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的几点思考
- 试析自我概念在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 浅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探讨
- 简析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 试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防治研究
- 试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策略
- 试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 洁净有力 精妙细腻──聚焦《小石潭记》的写景艺术
-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 《小石潭记》有关资料
- 《小石潭记》美点寻踪
- 察其微,状其物,传其神──《小石潭记》的赏析
- 《小石潭记》赏析
- 《小石潭记》资料
-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诗词曲五首》课堂教学实录
- 柳宗元的散文
- 柳宗元的人与文
- 《小石潭记》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写山水游记的高手柳宗元
- 柳宗元诗文作品分类
- 《小石潭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