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
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
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今天太阳出来得格外早。
月亮和太阳同时悬挂在天上。
还有那盏萤火虫灯。
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不大工夫,那雾也消退了。
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他不但看见了太阳、月亮,还看见了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
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的弯弯的彩虹。
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
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他的影子就站在他身边,和他手拉着手。
他转过脸,亲切地望着他这位朋友,它也微笑着望着他。
他发现,他的影子慢慢退去了黑色,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也有着一样红润的圆脸,油亮的头发和大大的黑眼睛。
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1、为什么“今天月亮特别亮”,“今天太阳出来得格外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盲孩子见到光明后,文章连用了几个“看见了……”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一句在全文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是什么使盲孩子见到光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2、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3、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4、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5、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1、天空被雨水洗过,所以月光显得特别亮。盲孩子重见光明后,因为心情好,所以觉得月亮特别亮、太阳格外早
2、突出盲孩子见到光明后的惊喜、惊奇。
3、点明文章中心。
4、在“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关爱中,重新获得光明。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2、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3、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4、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例如:
⑴ 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⑵ 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⑶ 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⑷ 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⑸ 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5、⑴ 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京族关爱他们,这样他们对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⑵ 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如答出这两种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当然,从文章整体内容理解,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则更贴切一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亲,我的守护神
- 母爱无边
- 关羽:两次重大失误,变成汉室“罪人”
- 严格的爸爸
- 我学会了游泳
- 三个小精灵
- 乡村的孩子们
- 我是小书虫
- 刘备咋死滴
- 非常老师
- 我的“馊主意”同学
- 难忘那张笑脸
- 脾气怪怪的我
- 我的同桌冤家
- 《家有儿女》——床单风波
-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和语言特色
- 留学生汉语会话对答类型与结构分析
-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
- 文化的共性:语言的美学艺术及其价值
- 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
-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 浅谈《欲望号街车》中布朗琪的分裂性格
- 论小男孩在《老人与海》中的作用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的汇研究新动向
- 一场没有胜负的战斗-海明威《老人与海》新析
- 英美文学研究与网络文化:理论与实务的前景与盲点
- 汉语辞书“果”义项献疑
- 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
- Feminism in The Awakening(wy24)
- 浅谈《荆棘鸟》中西方女性对爱情的信仰
- 《春》教学设计
- 《春》又一篇教案
- 《童趣》又一篇教案
- 《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析
- 《山中访友》赏析
- 《人生寓言》
-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 《我的信念》教案
- 《童趣》教案设计
- 《春》教案
- 《论语》十则(方案A)
- 《背影》有关资料:叶圣陶谈《背影》
- 《童趣》教案
- 《春》教学设计
- 《山中访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