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补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补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补遗

在浙江省绍兴城内新台门鲁迅故居东边不远的对面,是清末秀才寿怀鉴(字镜吾)的寓所内第三间房,用为书塾。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将“三余”改为“三味”。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载有“诗书为之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太羹是不掺任何调料做的羹。以“太羹”之味来喻“诗书之味”,意谓读经诵诗,一般人觉得是枯燥无味的。但无味之中含着深味,即“寓至味于淡白”。俎的本意是古代切肉的砧板或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这里是肉的代称。“史为杂俎”,即说史书之味犹如摄取各种肉食所含之味那样丰富、博杂。醯是醋,醢是肉鱼等制成的酱,均属调味品。醯醢并列,见其调味品种类甚多。寿家书屋“三味”之名可能据此而来。另外,“三味书屋”匾额两旁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清·梁山舟书)下联与“诗书为之太羹”是一致的。寿镜吾的祖父将“三余书屋”的匾改为“三味书屋”,正是为了使它与书屋中的对联相一致。寿镜吾之子寿洙邻写的《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中认为,“三味书屋”中“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这个回忆与上文所说还是比较接近的。

鲁迅于1892年2月,即12岁那年到三味书屋读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住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读书。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其间断而复续,首尾竟达6年。

三味书屋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三味书屋”的匾和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解放初期,当年和鲁迅一起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周梅卿、章祥耀、王福耀还活着。按照这三位老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斗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比较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其来历是这样的: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寿先生的批评,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鲁迅逝世20年后的1956年夏,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因事到绍兴,参观三味书屋时,她特意看了鲁迅原来坐过的那张课桌。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北墙,由于光线较暗,许广平立即打开手电筒照亮,很快就找到了那个“早”字,一笔一画都刻得十分清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届“百词竞赛”报导
邀请函
可恶的老爸
四姑娘山
我的爸爸
熊猫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和读书的故事
妈妈的唠叨
我们教室一角的特殊同学
一只蝉
我的爸爸
梁丰生态园参观记
粒粒游乐园
我学会了
从紫鑫药业审计失败案看“未披露关联方交易”审计
小议行政生态学视角下的政府规模(1)论文
评论:全球电子政务迎接新课题(1)论文
简析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生态的形成与影响因素(1)论文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电子商务论文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提高消防部队基建管理规范化水平
我国新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比较研究
对2个电子政务项目的应用调查调研报告(1)论文
制度文化的熔铸:论当前民办大学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略论管理审计中工程审计的增值作用
浅析中央境外企业审计监督
英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审计监督机制及借鉴
简论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试论“五大抓手”应对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地理科复习
《穷人》教学设计2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3
《穷人》教学设计3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4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2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2
《穷人》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实录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3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