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设计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创意说明】
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带。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根据课题划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
⑴ 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
(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丽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⑵ 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事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几见。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4、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资料整合平台】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室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幼时……,稍长……。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9年回国,1918年《狂人日记》,1927年定居上海,1936年病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宁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侯(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推销肥皂
- 奇怪的梦
- 写给人类朋友的一封信
- 假如我会克隆
- 20年后的家乡
- 假如我是超人
- 20年后的相聚
- 20年后的我
- 假如我是魔术师
- 假如我会克隆
- 假如我会克隆
- NBA球星大克隆
- 2050年的地球
- 我要……
- 假如我有对翅膀
-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探讨
- 创新审计委托模式 遏制造假动机
- 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 浅谈社会审计的权威性
- 审计重要性在各个阶段的运用研究
-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
- 市场营销审计理论的发展及对我国市场营销管理的指导作用
- 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
- 论非审计服务业务的归属
-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应用给审计带来的影响
- 浅议企业材料采购成本控制中的供应商审计
- 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主体的再思考
- 试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
-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职能审计个案研究
- 关于我国金融审计发展的几点思考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的花儿开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后记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 为什么会适得其反?──《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教学反思
- 这沐浴在“爱”的课堂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反思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 让情感之花在文学的沃土上绽放(外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