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4-12-2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
【教学构思】
这篇文章较长,我没有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设计。首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自学,提出教学建议,并提出自己的疑惑;然后根据学生所需把此文分成两部分,组织教学。
【学生建议】
1、讨论方式进行简单的课文。
2、用故事提高兴趣,不要过于死板。
3、用投影展示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片子。
4、可在课堂上辩论。
5、可以抢答的方式来上课。
6、拓展知识面,介绍鲁迅资料及时代背景。
7、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童年生活。
8、文中植物、昆虫的图片。
【学生设疑】
1、为何要用“豁”,不用其它词?
2、作者为何想要一盆飞蜈蚣?
3、介绍百草园时,为何要把虚构的美女蛇故事写进去?
4、对先生是尊敬还是不尊敬?
5、“似乎确凿”是否矛盾?
6、为何要用“Ade”,不写成再见?
7、那幅画与拜孔子有何关系?为何要拜孔子?
8、问题,老师为何要生气?“我”遇上好几回了,突出什么?
9、“将砖抛到间壁的……”中的“间壁”改为“邻居”好吗?
10、为何以描写有钱的同窗结尾,感觉未完?
11、作者对三味书屋是讨厌,还是念念不忘?
12、“拗过去”为何用两个,可删掉一个吗?
13、作者为何写他的画的去向,似乎与文章无关?
14、第四段,看到妖女,为何“高兴”?
15、美女蛇那段,既然是虚拟的,为何想看见、得到?
教学设计一
1、介绍鲁迅、《朝花夕拾》及小引。
2、鲁迅的童年生活是很愉快的,写了一些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藤野先生》,小说《社戏》。
3、从题目到内容:分为两部分。
4、第一部分:百草园(环境描写、美女蛇故事、冬季捕鸟)
环境描写(2自然段)
美女蛇故事(4自然段)
冬季捕鸟(7自然段)
⑴ 朗读。
⑵ 结合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答。
⑶ 归纳此部分作者的感情。
〖教学后记〗
把问题做了一个分类,完全结合学生实际处理问题(通过习题来做补充)。学生对鲁迅的生平感兴趣,所以耽搁的时间多了一些,以致未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二
1、过渡段是哪段?
(第9自然段)
我是否明白进书塾的原因?
2、第二部分:三味书屋(介绍书屋、介绍老师、介绍后园、读书)
体会并归纳此部分作者的感情。
3、比较两部分:
讨论对比手法,突出百草园的快乐,还是并列的关系,写出美好生活的回忆。
【教学后记】
花了三堂多点的时间来教学,课堂不够紧凑,有点松弛。下次要加快讨论时间,让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完成一堂语文课。
【使用“自学记录”后的感受】
1、兴趣度提高:
语文无数学的瞬间成就感,也无英语的异样兴奋感,因此语文课让学生停止了思考,课堂教学成了单方的教。而此次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人。课堂真正让学生“活”了起来,“他”提问,“她”解答。
2、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学生先自学,教师后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实现主配角的角色转变。学生的需求促进教师教学的转变,教师教学的点拨促进学生自学的改进,互相提高,共同成长。
【教学反思】
第一次运用学生先学,老师后讲的形式。学生很积极,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但有些问题太无价值,比如:第14个问题,第四段,看到妖女,为何“高兴”?这是想一下就能解决的。所以,今后在自学提问上还需进一步地指点,如何围绕文章中心提问,如何把握一篇课文的内容等等。
可以让学生从文章题目上入手,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上可以看出此文分为两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然后再看这两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其中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从课文的首句或尾句入手。
这样给学生以指导,学生读文上更有目的性,提问也会更有针对性,也能提高课堂效率。最终还是希望,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去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漫话寒假生活
- 蜡烛与电灯
- 星球大战
- 《青少年法制教育》观后感
- 提到泪,我也累了
- 我的爷爷
- 春姑娘来了
- 20年后的世界
- 秦始皇兵马俑见闻
- 我眼中的妈妈
- 有趣的拍卖会
- 母爱深深
- 考试时刻
- 饱满的“向日葵”
- 以棋达意,献给母校百年华诞的礼物
- 简析台湾《师资培育法》对我国大陆地区教师教育的启示
- 试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理念革新
- 试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 试析中外联合办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 试析构建学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简论年轻教员课堂教学语言书面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 浅析哈佛大学的办学之道
- 试论普通工科院校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 试析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党建网络平台的探索与思考
- 浅谈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模式探析
- 试析民族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策略研究
- 试析高职订单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 试论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思考
- 浅谈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兼职辅导员工作思路的创新
- 《岳阳楼记》的文体
- 《岳阳楼记》解词
- 《岳阳楼记》课文翻译
- 《岳阳楼记》写作特色
- 《岳阳楼记》课文评点
- 《岳阳楼记》语句特点
- 《岳阳楼记》通假字
- 《岳阳楼记》知识延伸
- 读《岳阳楼记》有感
- 《岳阳楼记》问题探究
- 《岳阳楼记》写作特点
- 《岳阳楼记》写作借鉴
- 《岳阳楼记》字词活用
- 《岳阳楼记》疑难解析
- 读《岳阳楼记》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