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作者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2、小组交流信息及感受。
二、细读课文,巧设疑问
1、教师巧设疑问:
⑴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百草园”的?
⑵“三味书屋”是否也是儿童的乐园?
2、引导学生发问。
三、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1、将周作人的《书房》诗提供给学生,和问中的“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捉了苍蝇喂蚂蚁……”作比较。
2、引导学生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进行比较,看这两部分在叙述的格调上是否一致。
四、重点品读,欣赏提高
(第二段的写景部分)
【反思内容】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在自己体验感受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们要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激活思维,激发感情,加深理解,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发问,因为学生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这样学生门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3、通过把周作人的诗和文中比较,学生很容易明白,鲁迅的文章和周作人的诗,都体现了少年天真、幼稚、调皮,及追求自由欢乐的心理。
4、通过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学生体会到:“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心。”从而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第二段的写景极为精妙。景中有情,且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语言活泼多姿。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真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遣词造句的美妙,品味作者生动、传神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童真童趣,并学习作者写景的手法,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6、不足之处,只注重了“阅读”的教学,而忽略了写作的训练,尤其是本文有很多优美而有特色的句子很值得让学生仿写。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等典型的句式宜让学生当堂进行仿写练习。
【改进措施】
1、在注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写作训练。如:仿写,片断练习,以及课后练笔等。
2、对文章的“空白”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冬日捕鸟”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丰富故事情节。这样,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层出不穷的相似或想关的画面,创造性的思维也会趁机萌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为食狂
- 很怀念,那些人,那些事
- 我们班上的调皮鬼
- 我最敬佩的人
- 一张旧照片的故事
- 爸爸,请您别这样
- 老妈得了“诺贝尔奖”
- 我的妹妹
- 我的老师
- 同桌专访
- 草的故事
- 富台山历险记之一[找路]
- 我周围的“恐怖分子“们
- 好妈妈
- 我们班的女生
- 分析小学低段计算水平现状
- 探寻根文学之传统文化
- 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与物流的关系
-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与影响
- 浅论中国经济理性繁荣的内在逻辑
- 研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
- 研究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发展
- 浅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策略
- 探讨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分析城市传统文化在滨河步行空间的打造
- 思考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
- 文化差异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 探讨儒家“以德治国”的现代意义
-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历史逻辑
- 浅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课《短文两篇》
- 《一面》教案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案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 《沁园春 雪》教案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
- 陈涉世家
- 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 《台阶》教案
- 《曹刿论战》教案
- 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