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6
《丑小鸭》教学存忆
丑小鸭最后变成了一只天鹅。思考:丑小鸭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只要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即使身处逆境,总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幸福。
丑小鸭在变成天鹅之前,遭受过哪些不幸和苦难?在鸭群、鸡群中被排挤,被讪笑,就是因为他长得太特别了,“成了全体鸡鸭的嘲笑对象。”大家都要赶走他,连他的兄弟姊妹也欺侮他,骂他,诅咒;连他妈妈也对他说:“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只好逃走,四处流浪。他跑到一块沼泽地,可野鸭们不喜欢他。虽然有两只雁对他还比较友好,谁知却被猎人打死了,他差点也被一只骇人的大猎狗咬死。他又顶着狂风,跑到一个简陋的农家小屋,他在那里忍气吞声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冬天,他在大面积结冰的水上不停地游动,最后昏倒了,跟冰块结在了一起,差点被冻死。
当春回大地,百灵鸟唱起歌来了,他举起翅膀飞了起来,不知不觉飞进了一座大花园。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他不顾一切地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
为什么丑小鸭拼着一死也要飞向高贵、美丽的天鹅呢?因为他希望自己也变成一只天鹅。
当这些高贵、美丽的天鹅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是一块金子,就不要担心被埋没。
当丑小鸭听到大家都在赞美他:“这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看到那些老天鹅也不禁在他面前低下头来,为什么感到非常难为情?又为什么感到幸福?他骄傲没有?……
《丑小鸭》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最著名的童话之一。安徒生写《丑小鸭》其实是在写他自己。丑小鸭的不幸和苦难也正是安徒生的自我写照。丑小鸭的经历和遭遇和安徒生有很多相似之处。安徒生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欧登塞一贫民区,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是一名洗衣工。他12岁,父亲去世,后来母亲染上酒瘾,死与救济院。14岁只身来到举目无亲的哥本哈根。为了生计,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初他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有实现。由于贫困和由贫困带来的疾病毁了他的体形和声音,使他不能成为一个舞台艺术家。他开始从事创作,由于他出身贫贱,不断受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2005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都举行了庆祝活动。
安徒生童话在当时丹麦乃至整个欧洲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有人形象地说安徒生童话是“稀粥之后的巧克力蛋糕”。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灯展
- 钓鱼
- 钥匙与我捉迷藏
- 照片的故事
- 包饺子趣事
- 掌声响起来
- 学农时的采摘活动(
- 妈妈夸我真懂事
- 卖报
- 动物学校开学了
- 我喜欢野菊花
- 放风筝
- 有爱就有力量
- 第一次做菜
- 一次考试
-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 我国海陆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分析
- 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 中国哲学论文:浅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策略
- 中国哲学论文:浅议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 中国哲学论文:浅谈朱熹民本思想对朱子学者的影响
- gts r 北京建设低碳城市\实现低碳转型的途径探讨
- 浅论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 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 简论货币:一种语言学的分析向度
- 论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与贡献
- 浅谈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现状\原因和影响的博弈分析
- 论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与贡献
-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 《落花生》板书设计之一
-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八
-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三
- 《梅花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四
- 并列的引语之间用不用顿号《梅花魂》
- 香是浓浓思乡情——《桂花雨》赏读
- 珍珠鸟--教材理解
- 《梅花魂》板书设计之一
-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二
- 《梅花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五
- 《钓鱼的启示》写作借鉴
- 《桂花雨》教学片段赏与课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