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我读《伤仲永》
小时候才华横溢的方仲永,不到二十岁就“泯然众人”了!
读罢此文,我不禁为之而“伤”。
我“伤”愚昧无知、贪图蝇头小利的方父。由于他的“不使学”,间接地扼杀了一个英才。
我“伤”随波逐流、整日“环谒邑人”的仲永。由于他“不受之人”,直接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文中所写的方仲永五岁时的表现,俨然是一个神童,但他后来才能丧失,令人惋惜,令人警醒。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会落后”。道理再明白不过了──一个人先天的条件再好,后天不琢不学不勤不练,也会成为一事无成的凡夫俗子,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方仲永立场坚定地变“不使学”为“我要学”,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们不是“伤仲永”,而是“赞仲永”“学仲永”……
我想,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薄发,使自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会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把“99%的勤奋+1%的天才=成功”当作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即便小有成就,也不沾沾自喜,自我满足,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使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读完《伤仲永》这篇课文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我是一块璞玉,定要尽情地“琢”,使之成“器”;是一块锈铁,也要不懈地“磨”,使之成“针”。
【简评】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除了感悟深刻独到、语言生动精练之外,它的谋篇布局也是非常出色的,“引”“议”“联”“结”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第一步“引”:简要地引用原材料,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以引起读者的同感。(第①自然段)
第二步“议”:从材料体现出来的观点生发开去,分析方仲永沦为庸人的原因。(第②③④⑤自然段)
第三步“联”:联系现实生活,作者用“假设”组段,提出成才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的关系,突出所阐述的观点。(第⑥⑦自然段)
第四步“结”:从材料给人启示的角度提出个人见解,总结全文,表达了“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美好愿望。(第⑧自然段)
该文为同学们写“读后感”提供了范例,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同桌
- 二叔的“扑通话”
- 我的“肥肥”哥哥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当三个“李俊基”同时坐到我旁边时''''
- 我们班的“英雄人物”
- 我是个天才
- 我最尊敬的人--我的妈妈
- 能干的奶奶
- 偶滴同桌
- 他落泪了
- 我的三梦队
- 背影
- 我妈妈
- 小书迷
- 铁路信号模拟调试系统研制
- 枇杷树的整形与修剪
- 生态因子对皮胎果新梢果实生长的影响
- 汽车制动管路中尼龙管的应用探究
- 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 浅议光纤通信技术
- 薄壁铝合金封头冲压成形的加工工艺
- 在线投稿及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趣谈银镜反应演示实验的准备
- 运用可靠性设计理念,提高煤机产品质量
- 锅炉低温省煤器节能改造技术
- 金属材料工艺种类及加工方法探讨
- 网页及网站制作优化探讨
- 浅述显微硬度自动测量程序在金相试验中的应用
- 机械加工工艺简介
- 竹影教学设计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5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6
- 《伤仲永》教学设计6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AB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5
- 《观舞记》教学设计4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7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9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8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 观舞记教学设计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6
- 口技教学设计ABC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