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我读《伤仲永》
小时候才华横溢的方仲永,不到二十岁就“泯然众人”了!
读罢此文,我不禁为之而“伤”。
我“伤”愚昧无知、贪图蝇头小利的方父。由于他的“不使学”,间接地扼杀了一个英才。
我“伤”随波逐流、整日“环谒邑人”的仲永。由于他“不受之人”,直接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文中所写的方仲永五岁时的表现,俨然是一个神童,但他后来才能丧失,令人惋惜,令人警醒。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会落后”。道理再明白不过了──一个人先天的条件再好,后天不琢不学不勤不练,也会成为一事无成的凡夫俗子,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方仲永立场坚定地变“不使学”为“我要学”,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们不是“伤仲永”,而是“赞仲永”“学仲永”……
我想,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薄发,使自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会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把“99%的勤奋+1%的天才=成功”当作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即便小有成就,也不沾沾自喜,自我满足,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使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读完《伤仲永》这篇课文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我是一块璞玉,定要尽情地“琢”,使之成“器”;是一块锈铁,也要不懈地“磨”,使之成“针”。
【简评】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除了感悟深刻独到、语言生动精练之外,它的谋篇布局也是非常出色的,“引”“议”“联”“结”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第一步“引”:简要地引用原材料,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以引起读者的同感。(第①自然段)
第二步“议”:从材料体现出来的观点生发开去,分析方仲永沦为庸人的原因。(第②③④⑤自然段)
第三步“联”:联系现实生活,作者用“假设”组段,提出成才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的关系,突出所阐述的观点。(第⑥⑦自然段)
第四步“结”:从材料给人启示的角度提出个人见解,总结全文,表达了“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美好愿望。(第⑧自然段)
该文为同学们写“读后感”提供了范例,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中秋赏月晚会
- 《开国大典》观后感(6)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8)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女孩节”联欢会》
- 《精彩的篮球赛》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雪孩子》故事梗概
- 春天的校园
-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经验
- 某花园工程设计管理部经验小结
-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 色彩与心理
- 关于高校新校区规划的思考和担忧
- 土方与基坑工程
- 地面与楼面工程通病及治理
- 特级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 钻孔灌注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衔接
-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 建筑构图的基本要领
- 国产CAD的生存和发展
- 建筑新人经验分享
- 地下连续墙分项工程监理细则
- 《失物招领》教学重点
- 《失物招领》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失物招领》教学目标
- 《失物招领》重点字词梳理
-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路旁的橡树
-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②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请爱护环境
- 《失物招领》教案(一)
- 《失物招领》趣闻故事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一)
-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花种
-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①
- 《失物招领》教案(二)
- 《失物招领》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