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评谢巧靖老师《伤仲永》一课
谢老师用45分钟即完成了文言文《伤仲永》的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在这节课上:教师放映多媒体课件4次,放范读全文的录音一次,学生个别读全文一次,全班齐读全文一次,齐读重点段落一次,学生小组交流一次,师生双向交流(问答)活动11次,学生之间小辩论一次。整节课就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通过质疑、探究、讨论、辨说等活动中完成了教学。学生不仅弄懂了全文的字面意思,而且深入理解了课文的思想意义,可以说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目标。我认为谢老师主要通过三个环节的设计实现了这种高效益:
一是信息技术与学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谢老师在课上安排了三次使用多媒体的环节──开课导入时,老师放映了从电视上录制的“戏曲小神童”的录象及从网上下载的一篇评论文章《“戏曲小神童”引起的思考》;紧接着放范读录音,之后用电脑幻灯片打出了要掌握的生字词;最后结束课时,放映了据课文改编的动画《伤仲永》。这既激活了学生的兴趣,又直观快速展现了学习材料,同时也大大扩充了课程容量。
二是精心设计问题,用三个主要问题形成教学的清晰线索,教程流畅:谁知道仲永的故事?──你认为仲永天资磨灭的原因是什么?──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三是使用“整体把握,重点突破”策略。教读课很容面面俱到,文言文更是字字落实,句句对译,从而费时费力。谢老师则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求学生把握重点字词,对句段意思,能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凡是学生基本能弄懂的,老师不讲,尽量让学生讲,不搞繁琐分析,而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和思路的探究上。
一段时间,语文教学被人冠以了“差、慢、费、低”四顶帽子,作为语文教师,应痛定思痛,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认真反思,去寻找一条语文教学的正确途径,而我认为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温馨的爱
- 交警
- 我是一个多话的孩子
- 一张尘封的照片
- 剿魔者日记(1)
- 胆小的我
- 我的同窗好友
- 我最崇拜的一个人
- 我的爸爸
- 孔明,襄樊感谢你!
- 我的母老虎同桌的三大绝招
- 我的爸爸
- 我的母亲
- 这就是我
- 我崇拜的人
- 试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
- “以校取人”之风不可长
- 忽雷太极拳之研究
- 试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潼会船节的开发现状
- 浅谈俄罗斯的的婚嫁习俗
- 论社会文化和政治对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影响
- 谈论和谐文化建设对社会思潮的引导和价值
- 浅析古希腊雕塑中的“真实的完美”
- 从社会文化理论到语言社会化理论
- 当代中国文化休闲街区规模发展的模式探索
- 从文学角度看博洛尼亚进程的社会文化维度
- 社会文化的投影:热播剧《士兵突击》的文化启示
- 浅析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日语委婉表达中社会文化的体现
- 二语习得中的社会文化理据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