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问题探究
翻新时间:2023-04-29
《黄河颂》问题探究
1、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词语接龙
- 经营古堡
- 想不到
- 诉说
- 第一次看海
- 采蚕茧
- 音乐会
- 庐山
- 短短的十分钟
- 挑战“高手”
- 青椒炒蛋
- 再一次战胜自己
- 收获
- 我的朋友
- 抓猫
- 西方二十世纪形式主义文论对唯美主义诗学的承继与推进
- 米克哈伊• 巴赫金
- 西方文论的知识型及其转向
- 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三大范式
- 德里达与解构策略
- 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国文艺学发展历程
- 对话罗兰·巴特
- 哲学在终结处开端
- 萨特的存在主义及文学观
- 批判者博德里亚
- “康德划分问题”的理论启示
- 歌德与席勒的经典化过程
- 悲剧到底是什么?——以《哈姆雷特》为例
- 福克纳小说创作和基督教文化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
- 《〈论语〉十则》基础知识训练
- 孔子哲言──人生态度
- 《〈论语〉十则》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 孔子哲言──论学习
-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 子贡──闻一知十
-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 《〈论语〉十则》同步达纲练习
-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 子路──百里负米
- 《〈论语〉十则》课时训练
- 孔子哲言──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