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1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黄河颂》是诗人光未然于抗日战争时期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时创作的一首借歌颂黄河进而歌颂伟大民族精神的优秀诗篇。诗歌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对黄河进行了描写和歌颂,并借此歌颂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诗歌感情基调激昂、高亢,适宜于朗读教学,因此,本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自主体会、感悟诗歌的感情,训练其朗读感悟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比喻、反复的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朗读并体会诗歌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因为她的存在,才诞生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黄河以其雄厚与博大抒写过“秦皇汉武”的辉煌,凝造了华北平原的富庶与美丽,黄河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是那样崇高而伟大。历来描写黄河的诗篇可谓不胜枚举,比方说:(师生齐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一起来领略一下黄河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感受黄河
1、小调查:有没有同学到过黄河岸边,亲身感受过黄河的美丽与壮观?
2、大屏幕出示黄河组图:
现在,我们来看几张有关黄河的图片,近距离感受一下黄河。
(出示图片)
3、说黄河感受:
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肯定对黄河有了一定的认识或者说感受,当然,也肯定有对我们或者有对黄河要说的话,那么,请你大胆的说出来!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作适当积极评价)
4、教师小结,带学生进入课文: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心中对黄河的那分独特的感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走进诗歌《黄河颂》,一起来感受诗人笔下的黄河。
三、品读课文,谈感受
1、初读课文,谈感受:
⑴ 教师范读;
⑵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字音辨证、感情基调、节奏停顿。)
⑶ 学生齐读课文,音乐伴奏;
⑷ 谈初读感受:
读了这首诗歌,你的精神一定会受到影响或者说情绪受到感染,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的最初感受。(生议论,回答。)
2、介绍背景: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歌创作的有关情况,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大屏幕显示)
3、二读诗歌,说感受:
了解了诗歌创作的有关情况,我们再来读诗歌,然后说一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注意读的时候要结合对创作背景的了解与感知。
(生读、议)
提示:读得不错,也说得不错,但是我们还是要作一些简单的说明:我们来看,这篇诗歌的题目是《黄河颂》,既然是“颂”,那么感情就应该激越、高亢。更何况这首诗歌是写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时的中华大地,充满灾难,国民无不抗日报国的激情,因此,我们应该读出其中的那种爱国主义感情。
4、三读诗歌,说写作特点:
读完后,说说诗歌的写作特点和抒情方式。
(写作特点:比喻,反复;抒情方式:直白)
5、再看黄河组图,并听黄河组歌。
(出示图片,播放音乐)
问:刚才我们既看了图片又听了歌曲,大家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啊?
6、四读诗歌,说感受:
请大家带着现在的心情、现在的体验,最后朗读一遍诗歌,注意是自由朗读,而且要边读边体会,深入理解诗歌。
(生读)
四、一句话结语
请大家每个人都说一句你对黄河最有感触的话,作为学习本诗歌的结束语。
(生说)
五、教师总结
大家都说的非常好,我也倍受鼓舞和感动。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作为你的儿女,我们一定会秉承你的精神,用我们的双手,将我们的祖国装扮得更美丽,建设得更强大!
六、作业
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写一篇关于黄河的小品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格林童话》读后感
- 聪明.可爱的鹦鹉
- 我的快乐
- 可爱的小蝌蚪
- 我学滑旱冰
- 玩上海
- 我的两条小金鱼
- 黄浦江夜景
- 小瓢虫,你真聪明!
- 第一次烧花生
- 春风像个邮递员
- 牛王卖角
- 少了一条板凳
- 想念您,外公
- 看图两条小狗
- 浅议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提高的思考
- 探析实施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方法
- 浅议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及防范问题
- 论经济责任审计
- 浅析高速公路项目征地拆迁审计
- 如何完善经济效益审计
- 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
- 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 探讨家具行业的网络营销模式
- 浅谈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思考
- 论新形势下农村审计工作的完善
- 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 离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天上的街市》思想内容分析
- 梦天
- 《郭沫若诗两首》重难点突破
- 《静夜》教学设计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 《郭沫若诗两首》学法导引
- 《郭沫若诗两首》疑难解析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写作特色
- 桂林山水歌
- 鲛人歌
-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结构分析
- 《天上的街市》修辞分析
- 《静夜》课文鉴赏──虚与实的完美融合
- 《天上的街市》课文鉴赏──古为今用的再造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