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黄河颂》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拔牙
- 魔豆
- “小博士”冯寒临
- 我身边的的好人好事
- 妈妈
- 爸爸的头发
- 我的特点
- 她是谁
- 开门•关门
- 我的爸爸
- 非常女生
- 可爱表弟和机灵表姐
- 活宝单伟华
- 我的爸爸
- 我的老师
- 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探讨
- 中日经济合作及其对东亚一体化前景的影响
- 浅谈我国装备制造业应对经济危机的发展策略
- 浅谈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浅谈新农村建设要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
-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 基于河南农业大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浅谈广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港口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 浅谈经济自由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
- 苏州市新农村合作经济调研分析
- “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房产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启示
- 皖南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 浅谈当前经济环境下国内产业转移的规则分析
- 浅谈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疑导式教案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