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1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学案例】
这是《最后一课》的每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学生活动)
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忠心耿耿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⑴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5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⑵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⑶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⑶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教师点拨: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评析】
作为中小学教材,《最后一课》在我国已大半个世纪的历史。它的教学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于是像许多名篇一样,在设计教案时往往让人翻来覆去,颇费踌躇。但此教例很有个性特色。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往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
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这又是一个角度的“一线以串珠”。
控制的角度好:教师设计的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理解人物形象。对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教学内容来看,有着较大的浓度。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的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这也是“一线以串珠”。
从此教例看来,名篇教学的最佳意境似乎应该是: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年轻是什么?
- 善始之论
- 孝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差一点”的哲学
- “完美”人生
- 疏远催生紧密
- 破蛹成蝶
- 歌声飘过的地方
- 失之交臂的幸福
- 又到秸杆焚烧时
- 说“安”
- 掀起你的盖头来
- 回眸
- 夸父追日
- 乡下段落 2014年2期
- 双鱼玉佩 2014年2期
-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 让精神还乡
- 田老板出头记
- 神性的传承
- 背着灵感行走,用眼睛和心灵写诗
- 老四的诗 2014年2期
- 春节到了 2014年2期
- 两个家庭 2014年2期
- 有故乡的人
- 孤独是一种生意
- 醒着的脸上
- 登千佛山 2014年2期
- 柏拉图之恋
-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汇编
- 龙东地区2011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成语释义(200题)
-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送东阳马生序》
-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
-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与朱元思书》
-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背诵
-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仿句
-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中字音汇编(按拼音分类)
-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汇编:汉字
-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邹忌讽齐王纳谏》
-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小石潭记》
-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记承天寺夜游》
-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第一阶段专题复习测试(六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