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1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豪迈情怀和伟大精神。
2、理解和领悟比喻中蕴涵的哲理、洋溢的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领会比喻哲理,感悟雄健精神。
【教学重点】
一、导入
1、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正如郁达夫所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历史记住了李大钊,人民记住了李大钊。那么大家了解李大钊吗?(板书:李大钊)
2、学生介绍李大钊,教师补充: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政法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去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日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我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3、介绍文章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以后,虽然封建社会被推翻了,然而军阀混战又开始了,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崇尚的自由民主并没有实现。他们有爱国的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的叹息,彷徨。然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全身心的投入到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同时,李大钊在这篇文章中激励人们不要为眼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要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救民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板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整体感知
1、读题:如果向别人介绍我国身处险境,同时我们的国民雄健两种情况时,应怎样读?(都重读)如果激励自己的同胞在困难面前挺起胸膛应怎样读?(后重读)并让学生齐读一遍标题。
2、提问:接下来我们齐读课文,那么这样一篇激励人的文章,应怎样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她值得我敬佩
- 夸夸我的同桌
- 我的陈老师
- 我的自画像
- 教练
- 我的新发现
- 我的“第二个妈妈”
- 我心中的英雄
- 感谢您,老师
- 我的偶像
- 老师的眼睛会说话
- 我的老师
- 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 感谢黄老师
- 胆小的我
- 浅谈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措施
-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研究
- 浅谈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
- 从信息选择角度走中国特色档案编纂道路
- 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特征与作用
- 程时时期的福建教育
- 清前期浙江的海防制度
- 加强对社保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 新时期下医药公司档案管理的研究
- 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探索
- 医院行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途径
- 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人事档案工作
- 铁路档案收档立案工作的思考
- 浅谈病案管理的价值及保管措施
- 《咏柳》教学札记
- 《会唱歌的木叶》教学札记
- 《花孩子》教学设计
- 《咏柳》教学设计
- 《大海是什么颜色》教学设计
- 《咏柳》课文
- 《咏柳》其它杂项
- 《咏柳》问题探讨
- 《咏柳》教学设计
- 《大海是什么颜色》教学设计
- 《咏柳》教学设计
- 《咏柳》教学设计
- 《咏柳》教学设计
- 《咏柳》作者简介
- 《咏柳》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