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5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例
一、导入
光未然在《黄河颂》中吟颂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像巨人,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它那“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的气势激励着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为保卫祖国母亲河──黄河,而奋勇顽强,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谱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是这些英雄儿女的代表之一。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他写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文章,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其英雄气魄的?
二、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提示:人类历史道路、民族生命过程、人类历史生活、中华民族史路、中华民族精神。)
2、本文最主要写作方法是什么?
(提示:比喻)
三、局部品味
1、讨论“整体感知”中的问题。
(见以上的提示)。
2、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人类历史道路是怎样的道路?
过渡语言:既然第一自然段是写人类历史道路的;那么,人类历史道路又是如何呢?经过阅读后。答案提示:A、平坦、B、艰难险阻。
3、齐读第二段回答:“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比喻什么?“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什么?“丛山叠岭,绝壁断崖,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比喻什么?“亦复如是”的“如是”指什么?
A、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B、比喻民族生命历史的顺利发展。(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如长江大河一样势不可当,一往无前。)
C、比喻民族历史进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即艰难的国运。
D、指民族生命进程就像长江大河一样,时而在平原无际中,一泻万里;时而在逼狭中飞过,坎坷不平。
〖板书设计一〗
|──────────像──────────|
| 平坦──────—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
历史道路(民族生命进程) 长江大河 艰难险阻─—绝壁断崖、回环曲折
4 、读第3、4段讨论回答:“征人”指什么?“旅途中的征人”会遇到什么?当“征人”冲出“崎岖险路”时,给他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A、人类历史生活,或历史道路。
B、坦荡平原,即一帆风顺;崎岖险路、荆棘丛生,即困难重重。
C、举例说明:例如,爬山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但经过努力后,终于战胜困难的感受──给人以奇趣横生、奇绝壮绝、冒险壮美的趣味。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战胜困难和挫折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用书中的话语来说就是“雄健的精神”。
〖板书设计二〗
|────────—像──────────|
|高兴──────—坦荡平原、一帆风顺 |
历史道路(生活) 旅途中的征人
壮美──—崎岖险阻(困难)──—战胜
(相 | 似) 中华民族的史路
5、(多少英雄儿女就在这崎岖险路上谱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这诗篇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怎样的精神呢?)请认真阅读第5段回答:A、括号中的问题B、杨子江及黄河比喻什么?C、“沙漠、山峡”比喻什么?D、“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的含义?
(注: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具体内容见以下的板书设计中。)
〖板书设计三〗
中华民族精神────—像────扬子江、黄河────|
(冲 | 破) (冲 | 破) |
艰难国运───────像─────沙漠、山峡 艰难险阻
(悲壮| 歌声) (浩浩 | 荡荡) 勇往直前
建造国家────────像──────—流入大江 |
| | |
| | |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雄健精神
四、教学反馈
主要让学生提问问题并当堂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讨论解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熟悉的人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沉默的爱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我是快乐的
- 午睡“群英图”
- 我帮助过的人
- 我的小伙伴
- 打喷嚏
- 妈妈的手
- 发卷心情
- “武林之班”
- 我们是90后
- 她变了
- 助人
- 关于计算机网络广告的法律思考
- 债权物权化的预告登记制度
- 浅析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建设与发展策略
- 社会需求创新型体育人才
- 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讨(1)论文
- 论加强对外开放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战略地位(1)论文
- 民法学中的知识类型与分析法学的地位
- 我国生态安全应对加入WTO挑战的法律研究
- 浅析体育伤害事故的成因与防范
- 论住宅权的制度保障
- 金融危机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机遇(1)论文
- 浅议当代大学物理教育改革与创新
- 对弱势群体予以保护的民法思考
- 论共同遗嘱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层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