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走近贝多芬
当熟悉而悠扬的旋律《月光曲》回荡在耳际,一段具有电影序幕特色的经典文字逐字出现在大屏幕上,“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困难的壮烈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课文标题《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醒目地进入眼帘。
(视听结合将学生带入美的艺术氛围)
由于课前布置了学生对贝多芬的资料进行搜集,在课上介绍贝多芬时,教师大胆地给学生空间,由学生自主发言,全班分享查阅结果。学生的发言涉及到贝多芬的方方面面,很有趣味性。
(学生主讲,教师辅教,一张一弛,松紧有度。)
之后,教师伴着代表贝多芬人生特点和根本性格的《命运交响曲》(大屏幕同时播放贝多芬的相关材料信息),补充介绍了大家没有提到的关于贝多芬的资料,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课主要人物贝多芬的认识。之后,是有关生字词的学习,精心制作的课件,使它显得生动形象,形式活泼。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了。本堂课,教师采用的是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同时,为避免讨论的盲目性,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三个参考问题: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用几句话概括课文中的贝多芬形象。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谈谈你的理解。
在这个讨论平台的搭建下,学生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阐释了课文内容。请看其中关于第三个问题的讨论片段:
(自主合作探究,广泛深入讨论,使学生的思考由点到面、由散到集、由浊到清。)
生甲:我对贝多芬所说的“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这句话感触很深,我想这一定是贝多芬在很痛苦、很沮丧的时候说的,他那样喜欢音乐,却又听不到声音,这就像一只向往“天堂”的小鸟失去了翅膀一样可怜。我在有烦恼的时候也说过这样的话。
生乙: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贝多芬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他不会屈服于命运,说这样的话并不是痛苦的表达,而是说他很喜欢大自然,因为大自然美丽、真实、朴素,不像人的世界复杂。
接下来的“你猜他(她)是谁”的环节,更是显得学生热情高涨,学生们纷纷举手,将自己在课前所写的班内同学的外貌描写读给大家听,让大家猜他是谁,这个类似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了不同风格的关于外貌描写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与学生共同水到渠成地总结出:一个成功的外貌描写是“形”(外表)、“神”(内心、品格、精神)兼备的描写。
(活动形式新颖,内容取材“自身”,学生兴趣盎然,课堂寓教于乐。)
到这里,本课的知识目标培养和能力目标培养就在轻松、活泼、多样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们在内心都有着各自的收获和感受。教师在课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自由谈”,使情感目标自然而然地开展起来。同学们的发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间产生的众多思维火花,使整堂课得到了升华。比如其中一位学生谈到: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身体残缺,并不总是左右着他的前进,我们应该超越自己的缺憾,追求精神的完美。另一同学说,坚强的意志非常重要,它像磁铁一样把我们和我们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有顽强的意志,去战胜挫折。之后,教师在最后所做的具有总结性质的、独具视角的发言,在本堂课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他从平凡和伟大的关系上解析本文:对于我们平凡人,伟大并非遥远无期,贝多芬靠崇高的信仰、顽强的意志从平凡走向了伟大,我们也应该努力实现自己在平凡中的伟大)。
(“感”“悟”本质是真“情”,提升净化心灵。)
伴随着优美的贝多芬的音乐《献给爱丽丝》,屏幕上又出现了课堂伊始时的文字:“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当这些文字最终定格的时候,留给大家的是纯净的思考,美的感染,久久的回味……
(回环往复,前后照应,带着感悟再度回首,带着收获深刻前行。)
【点评】
本节课内容充实、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条理清晰,过渡自然,处处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以必要补充和适时引导、点拨为辅。每一个环节都本着探究式学习的原则,让学生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和思维方向去探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正是这种求实、重质的教学思路,谦和的教师角色定位,循循善诱、涓涓细流般的教学步调,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使这堂语文课别具韵味、风格独特、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日出
- 我们班的“三大侠”
- 芬芳迷人的桂花
- 榜样的力量
- 妈妈的唠叨嘴
- 彩虹鱼
- 龟兔赛跑续写
- 等打针
- 雪
- 小金鱼
- 我们班的“小辣椒”
- 快乐的秋游
- 回老家
- 我们班的“娇气鬼”
- 我的好朋友
- 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竞争力(1)论文
-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
- 论20世纪中国地方国家政权的内卷化(1)论文
- 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的构建
- 契约规制下政府审计“屡审屡犯”问题研究
- 几种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1)论文
- 国际营销中的广告翻译(1)论文
- 构筑石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力的思考(1)论文
- 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管理创新(1)论文
- 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方式(1)论文
- 基于审计模式的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探究
- 户籍制度改革方略初探(1)论文
- 对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再认识(1)论文
-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析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词语解释
-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实录片段
- 《我要的是葫芦》快乐练习:习题精选
- 《小柳树和小枣树》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也谈“我要的是葫芦”──素质教育环境下“过程教育”初探
- 水上飞机导学案
- 《小柳树和小枣树》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小柳树和小枣树》探究活动
- 《我要的是葫芦》阅读教学课堂实录及教后反思
- 哲理的形象教育──《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谈
- 《小柳树和小枣树》关联词积累
- 《我要的是葫芦》中一句话教学的启示
- 看《我要的是葫芦》有感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杂谈
- 《小柳树和小枣树》好词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