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2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教学目的】

1、知识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2、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

了解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结果学有所成的故事,体会“开卷有益”的主旨,启发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法指导】

读──悟──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周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要求同学们去收集一些有关于学习的格言、警句或谚语,大家都收集好了吗?下面找几个同学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

师:很不错,大家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积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刚才同学们谈到的格言警句,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何等的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则阐述了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代人如此,古人又是如何看待学习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quán) 劝(quàn)学

二、新授

1、《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指名介绍)

问:你是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的呢?(课下的注释)

师:真聪明,今后我们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向他学习,充分利用课前预习提示和课下的注释来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同时还要注意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广泛地查阅有关资料,这些对我们语文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2、整体感知:

⑴ 这是一篇比较短小的文言文,前面我们讲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三个环节“读一读,悟一悟,背一背”。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读一读”。

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疑难词句,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解决。

② 指名朗读,一人评价,教师正音。

③ 全班齐读。

⑵ 刚才同学们一起比较流利地朗读了一遍课文,不错。朗读课文除了要求流利以外,还要做到富有感情。文言文的学习是要在读中去悟,在悟的基础上再读,读和悟是不可分开的。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悟一悟”。

① 先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把这篇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四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向老师提问。

② 指名翻译。

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翻译情况,我准备找四个同学分两组完成,第一组负责翻译到“蒙乃始就学”,一人读,一人翻译。第二组翻译后一部分,其他同学注意发现问题,然后对他们四位同学作出评价。

教师小结:刚才这几位同学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在本文中有几个词语请同学们特别注意:

初:当初 谓…曰:对…说 当涂:当权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当涉猎:只

多务:事情多 遂:于是(遂不可见:最后)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吴下阿蒙: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指没有学问。现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有长进,或地位高升,由贫穷而变得富有,都用此语。例如:你知不知道,小黄已是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⑶ 大家通力合作把课文翻译了,下面,谁能说一说本文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劝”那么,谁劝谁呢?谁能够帮助老师在劝字的前后添上两个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小结: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说吕蒙要经常学习,吕蒙听从孙权的劝说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

3、合作探究:

刚才我们一起通过整体感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老师还有两个问题没弄明白,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老师不解的问题第一个是:文章题目是:“孙权劝学”,那么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呢?原文有这样的句子吗?请同学们读出来给老师听一听!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引导说出必要性和可能性)

刚才同学们帮老师弄懂了孙权是如何劝吕蒙的?可以看出孙权劝说是很有方法的,他劝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劝呢?(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耐心,严肃……)你能读给老师听一听吗?(指导朗读)

谢谢同学们帮老师闯过了第一道难关,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你们了解鲁肃吗?(鲁肃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他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那么,他为何要与吕蒙结友呢?(因为吕蒙学有所成,鲁肃喜欢这种求上进的人,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吕蒙学有所成。)吕蒙学有所成,他自己高不高兴?(高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与鲁肃的对话)“士别三日……何见事之晚乎?”这里该用什么语气读?(自豪,兴奋……)

4、对比阅读: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终于学有所成,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前面学习过的课文中还有没有与学习这个话题有关的文章呢?你能把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小结:本文写的是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一文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导致“受于人者不至”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令人刮目相待。二是虽天资聪明却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学习,永远不能放弃。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中长进,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学习永远不能放弃。

三、拓展延伸

下面,我们还要来共同探讨一个问题,课文提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如何理解?有什么现实意义?

1、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

2、在班级里面,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客观上存在一部分成绩暂时不理想或组织纪律性不是很强的同学,这就是同学们眼中的所谓差生,面对现实,有的同学瞧不起差生,有的差生也自甘落后,破罐子破摔,请同学们运用本课文的观点,谈谈假如你是优生,我们该如何看待差生,假如你自己是差生,该如何做?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归结起来说:

1、我们不要歧视差生,他们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努力学习,努力改变自己,他们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大家共同进步。

2、作为差生,千万不能自暴自弃,要分析落后的原因,寻找差距,确定目标,迎头赶上,通过不懈地学习,学知识,学做人,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老师在期待着你们的进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

四、指导背诵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孙权劝学》这篇短文,同学们表现都不错,大家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还通过对比阅读,合作探究等形式,体会到了“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会有不断进步。东莞作为中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沙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两港两城三个园区”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的目标是“做现代人,建现代城市,过现代生活”,三现代的核心是“现代人”,这就对我们在座的同学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担当沙田发展建设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老师送给同学们两句话与大家共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并祝愿你们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吕学习

鲁肃与蒙论议结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音乐的魅力
住在A座的人
我们的社区
流浪的二胡
续写《孔乙己》
续写《孔乙己》
社区变了
流行音乐之我见
小镇的成长
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
社区植树
咱说小康
走过三米
社区活动站的“大管家”
新苑社区法院宿舍环境报告
浅谈中国城市交通与社会文化
谈协商民主的价值及其局限
深圳地铁给排水投资概算分析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合理线网规模匡算的研究
论邓小平和谐思想探源
简单刚架等代群桩的整体分析计算
西安地铁一号线通过地裂缝对策研究
地铁运营隧道灌浆堵漏材料的选用
论领土属性之转型与东方国家的认同危机
地铁车辆牵引控制单元TCU 故障诊断建模与应用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
关于社会分层定性问题研究
北京地铁五号线东四车站暗挖段的防水施工
紧邻地铁运营线路的深基坑施工
关于思想解放的动力及动力源机制探索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小英雄雨来》重点字词意思
《小英雄雨来》作者及作品介绍
《小英雄雨来》重点字词梳理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二
《夜莺的歌声》写作指导
《夜莺的歌声》随堂练习 提高篇
《小英雄雨来》随堂练习 巩固篇
《小英雄雨来》重难点分析
《夜莺的歌声》训练素材
《小英雄雨来》课外阅读训练
《夜莺的歌声》美文欣赏 秋天•秋天
《小英雄雨来》老师语录
《小英雄雨来》随堂练习 提高篇
《夜莺的歌声》美文欣赏 鸡毛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