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9
《安塞腰鼓》赏析
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并非只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这样,作者自然要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一歌二颂难以尽致,则有三歌之、三颂之。
在作者笔下,几乎分不出哪是形式与内容,哪又是客体与主体,两者真正地获得了无间的统一。
不取拖沓累赘、沉闷疲软的长型句式,而多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也没有冗长繁复的段落,一言两语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运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样:既有句内的排比,更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又能连段而下,交错互出。
不独直接地描写这腰鼓释放的磅礴能量,也从人的感觉、人的联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围环境的回响上,多方位地渲染着它的奇特效应。
自始至终采用行进的、动态的描写,不作静止的形容,并使那人体的动作与腰鼓的声响,在共时态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从艺术上组成一个表现着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体。
──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也才能凭借它而释放其内蓄的伟力。作者是陕西人,从其描写中,可以看到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写得酣畅淋漓,曲尽其妙。
这一篇,与乔良的《高原,我的中国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乔良的作品,是对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总体性的把握,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则是把它对象化和具体化。读者能把两篇作品一并阅读,相互比照,必将更深切地体察到我们民族性格的本色及其生命力量之表现。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熊真可爱
- 蚯蚓真有趣
- 放风筝
- 谁来帮帮我?
- 巧“捞”菜刀
- 吹泡泡
- 歪尾巴的小金鱼
- 护士节
- 吃西瓜
- 我的学校
- 我学会了转呼啦圈
- 梦游海底
- 我是学校小导游
- 文竹
- 我的小卧室
- 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学术词汇的语步特点研究
- 分析包装设计的艺术趣味
- 童话世界的缔造者—宫崎骏
- 浅论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机制
-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 语料库语言学与壮语语料库的建设
- 做好药品营销,促企业和谐发展
- 对包装中空白的使用探究
- 术语的变异问题本文系国家社科
- 关于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理性思考
- 中国传统艺术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 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 浅谈平面广告设计中“意境”之所在
- 论英语不定式和
- 艺术职院个人艺术档案建设
- 《儿童诗两首》整体阅读感知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素材
- 《杨氏之子》重点与难点提示
-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儿童诗两首》老师语录
- 《儿童诗两首》重点字词梳理
-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基础篇
- 《儿童诗两首》重点问题探究
- 《儿童诗两首》作者简介及代表作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杨氏之子》老师语录
- 《儿童诗两首》重点字词的意思
-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写作篇
- 《儿童诗两首》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