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安塞腰鼓》教学杂谈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与回归〗
人们常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语文也同样,言语内容决定言语形式,言语形式为言语内容服务,两者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道统一”:言语内容就是道,言语形式就是文,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偏废其一。在生活中,我们读一篇文章不仅要获取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内容, 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在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理由,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如学习刘成章写的散文《安塞腰鼓》,绝不是为了记住“安塞腰鼓是怎样一种鼓?这种鼓怎么打的?姿势怎样?”等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刘成章先生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安塞腰鼓的,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的,如何将黄土高原上男儿的激情淋漓尽致的宣泄出来,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等,这些更是我们要学习的着力点。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生命力的美文。在学生阅读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陕北生活环境民风民俗以及腰鼓文化的资料,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展现陕北腰鼓舞动的雄壮场面:空旷的黄色的背景,雄健的后生,激越的鼓声。引导学生由视觉到听觉,由鼓到人再到生命,产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课文,感悟生命。
〖语文大课堂活动的“新”与“实”〗
我在组织《安塞腰鼓》教学时,首先指导学生美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自主分段、分层,再就第二部分描写腰鼓表演这一节进行分层次教学,出示表格,指导赏读课文。填充的内容涉及层次小标题、写作手法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字。
〖朗读,让课堂如此美丽〗
教学《安塞腰鼓》,文章的感情基调是热烈奔放的,要用高亢激越的语调来诵读,但是于细微之处又有变化。在读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时让学生自己揣摩: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用轻柔低缓的语气读完此句后,再次要学生读描写腰鼓的句子:“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时再让学生对比欣赏课件《安塞腰鼓》和《苏州评弹》,思考:安塞腰鼓是诞生在陕北高原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为什么没有诞生在杏花烟雨的江南?这样,不用老师多讲,学生自然就领悟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安塞腰鼓与厚重的黄土高原是分不开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弟弟
- 动物王国联欢会
-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 你瞧,我也有了手机
- 我们的家园
- 温馨的家
- 冬季跃野长跑
- 这就是我
- 看冰雕
- 下雪了
- 我爱上网
- 我学会了捏橡皮泥
- 大马虎
- 学农时的采摘活动
- 梦的圣诞节
- 关于高职财政专业与财政人员继续教育的接轨
- 关于司法警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 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试论专业思想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 简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简论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 关于对高职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 关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探析
- 试析高职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工作分析
- 简论高职通识教育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 试论资源禀赋的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
- 试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 试论高职教师的现实发展问题
- 简析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环境的优化
- 试析对高职艺术专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
- 《诗经》名句
- 凄凄惨惨之源──《氓》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 《卫风·氓》的教学创意
- 淇水汤汤──我读《诗经·氓》
- 《氓》之“讨论”一束
- 悖礼无嗣终遭弃──读《氓》札记
- “抱布贸丝”的“布”作何理解
-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 轻拢慢捻抹复挑──对《卫风·氓》中几个关键句的品读
- 向往人生自由平等再现社会历史风情──《诗经·卫风·氓》赏析
- 《诗经》的内容
- 《诗经·小雅·采薇》新解
- 《诗经》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