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善为文”“不善为官”的林嗣环
《口技》是初中教材的传统篇目。虽只有300余字,却是古代散文的上乘佳作,是人人皆知的名篇。它的作者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家境清贫却心高志远,博学善文,才华横溢。明崇祯十五年(
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存稿》、《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
《口技》维妙维肖地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一个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为后世所传诵。史料记载,《口技》原是其《秋声诗》的序言。作者曾说:“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原意是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的诗作。我们不去说他的《秋声诗》如何,单从《口技》一文,就足见他的艺术匠心和艺术才华。文章开门见山,以言简意赅的“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点明题旨,用一个“善”字贯通全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随声赋物,简练传神,生动形象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故事情节完整曲折,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是古代散文中的精品。《虞初新志》的编者张潮对《口技》的评价是:“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
林嗣环不仅是一位博学强记、擅长诗文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刚正不阿、勤政爱民的清官。据说,有一次,藩王府曾派手下的两个人到林嗣环处“公干”,那两人趾高气扬,骑马直上公堂。林嗣环把他们拉下马,各打三十大板。藩王大怒,亏得当地抚军劝解,林嗣环才幸免遭难。林嗣环“善为文”,却“不善为官”。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顺治十三年(
1656年),他为减轻民众役赋而写《屯田疏》,被蓄意谋反的耿尚二藩诬告落职。正是他的“不善为官”,不肯与那些封建官僚同流合污,使得他赢得百姓爱戴,名垂青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榜样——哥哥
- 幻晶传说第九回:故乡
- 我的妈妈
- 我的老师
- 幻晶传说第八回:意外的收获:神幻晶
- 我的奥运偶像——独臂枪神
- 怀念“茶茶”
- “购物王”、“打扮狂”
- 我的自画像
- 噢,陈老师
- 爷爷,谢谢您
- 我们班的奇人
- 生命的意义
- 我的妈妈
- 我所敬佩的温爷爷
- 逻辑学论文:浅议Seminar教学模式在逻辑学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帕斯卡概率逻辑的批判性反思
- 马克思把哲学转向经验领域的内在逻辑
-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
-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直观与意义
- 康德道德哲学中道德法则概念及逻辑困难
-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的双重逻辑
- 逻辑学论文:探究以时间为线索的历史逻辑学习
-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 马克思新哲学的思维逻辑
- 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
- 逻辑学辅导: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 逻辑学论文:浅析莱布尼茨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
- 解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中的哲学观
- 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探讨
- 雷雨教案
- 雷雨教案
- 离骚教案
- 沁园春·长沙教案
- 雷雨教案
- 离骚教案
- 再别康桥教案
- 离骚教案
- 雷雨教案
- 师说教案
- 《沁园春·长沙》意象意境教案
- 再别康桥教案
- 再别康桥教案
- 师说教案
- 沁园春·长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