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1
记《口技》教学片段
《口技》一文,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地描写,结构层次清晰、有条不紊,极好地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教学时亦应抓住其结构和语言的特点进行教学。但上过本文,有一个镜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师: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生1:“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并感到满意,“默叹”一词表明宾客还能意识到这是口技表演,虽已入神但还能自持。
生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现了宾客也随口技表演内容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也说明宾客逐渐难以自持。
生3:“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生4:我认为宾客不是要逃跑,而是去救火。
我当时也懵了:是我看的资料不全吗?不权威吗?但在我的记忆中是翻译成的“几乎想争着逃跑”呀!随即,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却赶紧翻阅资料。但事实就是这样:《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文言文全解》、《教材全解》、《点拨》等中都译为“几乎想抢先跑掉”之类的,无一是译为去救火的。
我暂不表明观点,让学生自己表决。结果各有理由:
认为是逃跑的理由是:众多资料书中是这样的翻译,古汉语字典上的“走”也是解释为“跑,逃跑”。因为此时宾客已不能自持,所以在火灾面前表现出逃跑心理是符合事实的。
认为是救火的理由是:救火救人是发生火灾后宾客们应立即想到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文中的“奋袖出臂”一词也表明宾客们准备大干一场。“走”是解释为“跑”,但不是“逃跑”,而是跑去舀水,同时也表明了宾客们不能自持的境界。
不用说,我赞成了救火的观点。因为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欣赏文中壮观的场面,体会写作的精妙,更要培养学生做人素养。至于是否改变了原文本意,我想林嗣环在天之灵也不会过多指责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班的"五大天王"
- 飞天药丸
- 妹妹
- 我
- “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
- 古怪班主任
- 甜滋滋的笑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唉,红眼病
- 我的疯子娘
- 我的妈妈真好
- 时装のfans
- 我的“幽默”朋友
- 螳螂
- 原来我不是丑女
- 关于在造林地常用的植树造林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 基于商业智能技术的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 新形势下河南省民办本科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 论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
- 浅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应用研究
- 优良学风建设浅谈
-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探讨
- 产业地产营销艺术之探索
- 关于改进和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 浅析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 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浅谈
- 发电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管理探究
- 浅论国际贸易中的主导生产要素
- 浅谈形成性评价方式中的“档案袋评价”
- 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
- 威尼斯商人(节选)
- 满井游记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鱼我所欲也
- 送东阳马生序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诗词五首 《忆江南》等
- 《孔乙己》2
-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 变色龙
- 诗词五首 《行路难》等
- 孤独之旅
- 范进中举
- 短文两篇 《“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