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文学常识:散曲

文学常识:散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3

文学常识:散曲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属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散曲合乐不用锣鼓,元代只有弦索、笙笛等伴奏。散曲起源于民间,主要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散曲的体制分为小令与散套两种。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散套即散曲套数的别称,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

散曲究竟兴起于何时,由于缺乏文献,已难以确考。但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则是无疑的。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

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宋、金时的民谣俚歌的音乐基础上,在当时已很发达的说唱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诗歌形式。早在词十分兴盛的北宋,就产生了与词不同的俚曲,同时,词调在民间的流传,也会因时因地而异,发生变化。金代初年,北方涌现了大量具有地方色彩的歌调,结合了中原的兄弟民族音乐而具有新的特色,这对新的诗歌形式的产生,起了重要影响。

宋、金之际是散曲的萌芽、发生时期。金末,散曲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已经成熟,在民间流行的基础上,著名诗人元好问开始创作散曲,这是散曲成为当时新兴的重要诗歌形式的重要标志。至元代,散曲就进入了全盛时期。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散曲又被称为“清曲”、“乐府”,它可分为两类:小令与套曲。小令又被称为“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一般说来,小令是单只曲子,但还包括“带过曲”与“重头小令”。“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只曲子的联合,但必须同一宫调,并且音乐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而且各首可以单独成立。套曲的体制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由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成,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者,也可“借宫”。②一般说来应有尾声。③全套必须同押一韵。套曲由于篇幅较长,可以包容比较复杂的内容,因此既可用来抒情,也可以叙事。

散曲与诗、词相比,在诗歌形式上有以下特点:①它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②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协韵方法为通押一韵,不换韵。但是,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③对仗形式比较丰富,除了诗、词的偶句作对外,三句,四句,皆可对,还有隔句对,联珠对等名目,使散曲在字句参差变化中,具有端饬严谨的气度。此外,散曲还有“务头”、“俳体”等形式特点。总之,散曲是有严格格律的倚声填词的诗歌形式,比起诗、词来,它比较自由,但也有些方面更为复杂了。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散曲的语言以俗为美。使人一下子就沉浸到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氛围之中。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与诗、词大异其趣。散曲往往非但不“含蓄”其意,“蕴藉”其情,反而唯恐其意不显,其情不畅,直待极情尽致酣畅淋漓而后止。

从上述散曲的特点可见,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

主要作家:马致远、张可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顽皮的妹妹
珍贵的友情
西瓜虫
新年愿望
深夜里的那盏灯
小草的秘密
我喜欢读书
老师,我想对你说
由蚂蚁想到……
四季之美
第一次当老师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湘江春意
我是一名小厨师
小猪开店
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混淆的危害-管理学论文
落实新审计准则 提高审计质量
金融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师与管理者博弈下的审计独立性与审计质量
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
正确认识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问题-管理学论文
成本管理体系(CMS)模式简介-管理学论文
论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管理学论文
加强地方金融审计的思考
降低油气开发成本的思考-管理学论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银行审计监督分析
对金融审计的认识
强化项目成本管理提高施工企业效益-管理学论文
房地产销售的成本探讨-管理学论文
谈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意义-管理学论文
《风筝》教学案例
摆脱精神的禁锢,呵护思维的灵动──《风筝》个性化教学案例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羚羊木雕》侧视
由《羚羊木雕》教学设计反思“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风筝》教学实录及反思
《羚羊木雕》教学案例
我们还应教会学生些什么──谈谈《羚羊木雕》的教学
《风筝》课堂实录
抚摩失落的生命尊严──《风筝》教学实录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紧张严密的叙事中张扬科学幻想──读张之路科幻小说《极限幻觉》
《风筝》教学漫谈
《风筝》教学后记
《风筝》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