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珍珠鸟》教前思考
本册教材中有一篇题为《珍珠鸟》的文章,粗粗读课文,语文老师们都认为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是──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可是因为作者是把珍珠鸟养在自家笼子里,老师们又觉得教学这篇课文有些别扭:既然要赞颂人与鸟的和谐,人又怎能把鸟关在笼子里呢?因此,许多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意的回避了“笼子”问题。
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也在想,作者把珍珠鸟关在笼子里这种做法不对呀!可是编者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文章选进教材呢?学生曾读过《放小鸟》,课文讲一个孩子先把小鸟关在自家笼子里供自己把玩,后来听到了鸟的哀鸣最终还是把鸟放了出去,让它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学生学过这样的课文,也阅读过相关主题的文章,他们已有了这种爱鸟、护鸟的意识。可是现在让学生来读《珍珠鸟》,学生一定能感悟到作者冯骥要表现的是人与鸟因相互信赖而产生的和谐,但同时学生也会迷茫:这是一种真正的和谐吗?如果在大自然中,人与鸟这样亲近,那才是真正的尊重、信任与和谐呀!基于这样的认识,学习这篇文章时,在让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珍珠鸟拥有了它应有的自由吗?学生都说:没有。然后我出示《雪儿》和《放小鸟》,学生在对比阅读后纷纷说:冯骥才应该放了珍珠鸟,人不能因自私而把珍珠鸟关在自家屋子里,这种尊重是建立在自私基础上的尊重,这种信任是建立在自私基础上的信任,这种和谐是建立在自私基础上的和谐。我们还是喜欢《雪儿》《放小鸟》的作者,更喜欢读《雪儿》这样的文章……
读了郭初阳老师的《<笼外之笼>──我是如何解读<珍珠鸟>的》一文,我豁然开朗,郭老师为迷茫中的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小鸟──因为历史涂改,教育掩饰而丧失苦难记忆的中国文人。
大鸟──有着苦难记忆的老一辈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我”──权力拥有者。
在为郭老师“叛逆”解读击掌叫好的同时,也为郭老师大胆而智慧的教学设计而激动。
郭老师认为《珍珠鸟》是反映现时中国文人(非知识人)境遇的寓言。郭老师在这种深度解读基础上,努力想把自己解读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因此,他在教学时,紧紧围绕“笼子”周旋:以人与鸟之亲近,来观察鸟与笼子的距离;以筱敏与冯骥才态度之差异,来发掘“对囚禁的欣赏”的寓意;以影片《群鸟》中笼子的置换,来反省人类自恃有力的迷狂;以小竹笼束缚身体与大房间束缚精神,来推究天生的囚徒对自由的担当。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者在课堂中曾呈现过这样一个干扰信息:
师:无论是筱敏文章中的鸟,还是冯骥才文章中的鸟,都是很小的鸟……被我们关在笼子里面,欣赏把玩,但是真的都那么温顺可爱吗?→观看希区柯克的电影《群鸟》,思考:谁更有力量,在影片里面,有没有笼子?→我们成了珍稀动物被关在笼子里面,你会怎么想?
我想,在此干扰信息出现后,按照教者的预设,学生应该回答:如果我是被关在笼中的珍稀动物,我会向囚禁我的人抗议,我会追求自由,我会争取属于我的自由。(我没见过课堂实录,不知道学生究竟是怎样回答的。)郭初阳老师是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珍珠鸟应该追求属于它的自由,每一个人也应该追求、享受属于自己的自由。
可是,郭老师的愿望实现了吗?
看郭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和学生的一段对话:
师:我们再来想一想,假如这个小鸟我送给了你,你会怎么对待它?
生:我会把它养起来。
师:你把它养起来?为什么?
生:因为,我比较喜欢小动物!
师:小宠物,养起来,是吗?
生:对。我觉得,养在笼子里面,我每天可以看它,非常可爱的!
师:那你是和冯骥才一样,欣赏它,是吗?
为什么事与愿违呢?为什么学生最后仍旧会说要把小鸟养起来呢?
干国祥老师在《深度阐释之后》一文的最后一部分已理性地分析了学生认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帮助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的建议。可是我认为四年级学生不管给他们提供多少干扰信息,可能他们都无法真正理解郭初阳老师深度解读出的寓意,因为他们只是十来岁的小学生,他们不是中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如此理性的感受与理解能力。
究竟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珍珠鸟》?避开“笼子”牵着学生去感受“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尊重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反叛”作者的自私(如笔者那样)?还是像郭老师那样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干扰信息,努力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原本要义?
我们是否也应该请编者重新审视一下《珍珠鸟》作为教材的价值意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眼中的老师
- 我的班主任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花中情
- 老师,收下吧
- 我最大的遗憾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爱的奉献
- 师生情
- 给唐老师的一封信
- 要老师的头发
- 教师节的礼物
- 老师,谢谢您
- 难忘老师的母爱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分析(1)
-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审计法律制度(1)
- 离任审计的现实问题与制度创新(1)
- 提高常规内审的质量(1)
- 探索内审人员绩效考核新机制(1)
- 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环节(1)
- 企业内部审计要有新对策(1)
- 把握形势、扎实做好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工作(1)
- 浅议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的影响(1)
- 新国际审计准则:有效降低审计风险(1)
-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1)
- 知识经济的必然:从审计准则到鉴证准则(1)
- 存货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逻辑缺陷(1)
- 浅谈对建设投资项目前期阶段的审计(1)
- 《观潮》教学设计
- 钱江涌潮成因
- 《观潮》教学设计
- 《观潮》教学设计
- 《观潮》基础知识题
- 钱塘观潮天下奇
- 伍子胥与钱塘潮的传说
- 《观潮》教学设计
- 《观潮》教学设计
- 《观潮》课外语段阅读题
- 《观潮》课内语段阅读题
- 海宁潮
- 《观潮》教学设计
- 《观潮》教学设计
- 《观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