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5
学习《用思想撞击课堂——珍珠鸟的课堂实录》杂感
《珍珠鸟》的确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文章,“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全文是短小、精练、细腻而又酣畅。冯骥才的这篇《珍珠鸟》写的是这样的光彩照人。前几天我们在青年教师沙龙时学习了,给我的感受很深,下面是我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从文章本身来看,不管对我还是鸟的描写是非常细腻。对“我”的描写──“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用手抚一抚它的细腻的绒毛”。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表现了“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的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对“鸟”的描写──“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格外轻松自在”;“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用小红嘴“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些对鸟儿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腻中渗透了作者的温柔之情、喜爱之情,把人的性灵赋予鸟儿,把珍珠鸟描摹得娇憨可爱。
从文章整体来看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感情。文章开篇就向读者展示了“我”是个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人。虽然小鸟已经有了“舒适、温暖的巢”,但“我”仍旧为它重新加工,为珍珠鸟营造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绿色环境,并细致入微地呵护着,使它们轻松自在地生活着。鸟儿对“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怕人──喜人──近人──亲人──爱人;小鸟每靠近我一步,都是以我的某种举动为前提条件的,“我”用超脱私欲的爱心为它营造了—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也因此赢得了它对人的信赖。
从文章的结尾来看,又是给了我们深刻的寓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这是一幅人与鸟相依相赖的动人画面,是和谐自然的美好情境。“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点睛之笔,卒章显志,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是信赖创造美好,是自由、宽容培育了信赖。
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作者把这一点放在前面说,为全文的立意找到了根基。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在线索的牵引下,文章交代了“我”对鸟儿的爱护和尊重,交代了鸟儿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的变化过程,交代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围绕描写对象的特点立意,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文章根据珍珠鸟“怕人”这一特点巧妙地安排了珍珠鸟的出场方式,它隐居在繁茂的吊兰叶蔓的后面,其形象的展现过程实际上就表现了珍珠鸟对人害怕程度的减弱过程。用逐层点染的方法描写珍珠鸟的形象,真实再现了珍珠鸟小心试探,一步一步从隐居的环境中显现出来的过程。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使文章感情升华到新的境界。就象人鸟和谐相处,是因为“我”的超脱私欲的爱心为它们营造了宽松、自由的空间。是信赖创造美好,是自由、宽容培育了信赖。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用爱心去创造理想境界,对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者把人的性灵赋予珍珠鸟,使珍珠鸟似乎也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几个动作“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到”“绕”“蹦来蹦来”等,活画出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作者心中充满温柔的爱意,用诗意的语言状写了人与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因为作者对珍珠鸟怀着超脱私欲的爱心,用人性化的眼光观照这天真的生灵,所以才能以细针密线绣出这人鸟相依相亲的清雅画卷。其实,人和人,社会和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世界和平的日子,只有从彼此信赖中才能得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什么?
- 从“77”到“97”
- 啊!妈妈!我回来了!
- 老师谢谢您
- 未来的机器人真可怕
- 一件怪事
- 当灾难来临时
- 第一次真好
- 从一幅画说起
- 我是虫
- 阳光行动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我的口水弟
- 不爽的课本回收
- 说梦
- 石油物资企业的定位与发展
- 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
-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 企业理财新选择——货币市场基金
- 灵活性战略谋求制胜之道
- 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 论我国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
- 中国企业“走出去”趋势——跨国并购
- 房地产企业营销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发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探讨
- 树立正确观念以推进企业发展
- 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 绿色营销趋势下企业绿色管理战略初探
- 加快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 企业战略分析中的市场信号辨识研究
- 《桥》A、B案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7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4
- 《桥》教学设计8
- 《桥》教学设计1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4
- 《梦想的力量》教学建议
- 《桥》教学案例
- 《桥》教学设计
- 《梦想的力量》课文简说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6
- 《梦想的力量》A、B案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5
- 《桥》教学设计6
- 《梦想的力量》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