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学习《用思想撞击课堂——珍珠鸟的课堂实录》杂感

学习《用思想撞击课堂——珍珠鸟的课堂实录》杂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5

学习《用思想撞击课堂——珍珠鸟的课堂实录》杂感

《珍珠鸟》的确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文章,“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全文是短小、精练、细腻而又酣畅。冯骥才的这篇《珍珠鸟》写的是这样的光彩照人。前几天我们在青年教师沙龙时学习了,给我的感受很深,下面是我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从文章本身来看,不管对我还是鸟的描写是非常细腻。对“我”的描写──“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用手抚一抚它的细腻的绒毛”。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表现了“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的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对“鸟”的描写──“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格外轻松自在”;“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用小红嘴“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些对鸟儿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腻中渗透了作者的温柔之情、喜爱之情,把人的性灵赋予鸟儿,把珍珠鸟描摹得娇憨可爱。

从文章整体来看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感情。文章开篇就向读者展示了“我”是个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人。虽然小鸟已经有了“舒适、温暖的巢”,但“我”仍旧为它重新加工,为珍珠鸟营造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绿色环境,并细致入微地呵护着,使它们轻松自在地生活着。鸟儿对“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怕人──喜人──近人──亲人──爱人;小鸟每靠近我一步,都是以我的某种举动为前提条件的,“我”用超脱私欲的爱心为它营造了—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也因此赢得了它对人的信赖。

从文章的结尾来看,又是给了我们深刻的寓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这是一幅人与鸟相依相赖的动人画面,是和谐自然的美好情境。“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点睛之笔,卒章显志,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是信赖创造美好,是自由、宽容培育了信赖。

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作者把这一点放在前面说,为全文的立意找到了根基。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在线索的牵引下,文章交代了“我”对鸟儿的爱护和尊重,交代了鸟儿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的变化过程,交代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围绕描写对象的特点立意,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文章根据珍珠鸟“怕人”这一特点巧妙地安排了珍珠鸟的出场方式,它隐居在繁茂的吊兰叶蔓的后面,其形象的展现过程实际上就表现了珍珠鸟对人害怕程度的减弱过程。用逐层点染的方法描写珍珠鸟的形象,真实再现了珍珠鸟小心试探,一步一步从隐居的环境中显现出来的过程。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使文章感情升华到新的境界。就象人鸟和谐相处,是因为“我”的超脱私欲的爱心为它们营造了宽松、自由的空间。是信赖创造美好,是自由、宽容培育了信赖。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用爱心去创造理想境界,对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者把人的性灵赋予珍珠鸟,使珍珠鸟似乎也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几个动作“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到”“绕”“蹦来蹦来”等,活画出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作者心中充满温柔的爱意,用诗意的语言状写了人与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因为作者对珍珠鸟怀着超脱私欲的爱心,用人性化的眼光观照这天真的生灵,所以才能以细针密线绣出这人鸟相依相亲的清雅画卷。其实,人和人,社会和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世界和平的日子,只有从彼此信赖中才能得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黄金搭档”
初三真苦
爬山的发现
站得远点看自己
雨,周庄
十一月的萧邦
元旦的竹
感动
成长的过程
趣谈“当家”
完美与残缺
八月桂花香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冬之随笔
书包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阴沉”主题的变奏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