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0
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
历史将记住这个血腥的日子。1999年5月7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造成人员伤亡。
自3月24日北约对南空袭以后,为了安全起见,记者和妻子赵燕萍从记者站搬到中国大使馆。光明日报驻南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也随之住入使馆。因为大使馆有地下室,北约空袭时可以藏身。
前不久,北约用导弹炸毁了南总统米洛舍维奇的总统官邸,而本报记者站的房子就与其仅一墙之隔。这段时间记者因搬到使馆而稍感安全。
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坐落在贝尔格莱德市区、萨瓦河左岸的诺维比奥格拉德新区。这是近年建成的一幢五层高的白色花岗岩建筑。
当地时间7日23时45分,记者刚从楼下回到大使馆三层的住处,由于停电,满屋漆黑。刚进屋,就听到一声巨响,屋顶上一块水泥板就在记者脚前十几厘米的地方落下。
听到第二声爆炸,看到大使馆火光冲天,同楼的人马上撤离,楼道内浓烟滚滚,人们相互搀扶着、捂着鼻子撤到楼下。当时楼梯已被炸塌,被困在二层、五层的人有的用床单系成绳子从窗户顺下。有一枚导弹从楼顶一直贯穿到地下室,引起贮藏在地下室的汽油和煤气罐起火,整个使馆燃起熊熊大火。大使馆邸也被导弹击中,楼顶被掀掉。
记者亲眼看见两人满脸鲜血,其中一人已神志不清,被送进医院。馆内共有约三十人,竟有二十多人受伤。
今年3月赴任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驻南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不幸遇难。记者含着眼泪为三位遇难同行拍下了最后的照片,作为血的见证。
中国使馆潘占林大使一直在现场指挥抢救。轰炸发生半小时后,南联盟外长伊万诺维奇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及内务部长赶到大使馆,对使馆人员表示慰问,强烈谴责北约的暴行。当地华侨也马上送来棉衣和食品。
击中大使馆的至少有三枚导弹,其中一个弹坑直径十几米。
据悉,这是驻南外交机构第一次被炸。
当地时间8日5时(北京时间11时),中国大使馆依然浓烟滚滚,中国大使馆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仍在迎风飘扬。
今天下午,中国驻贝尔格莱德数百名华人举行抗议游行,南斯拉夫数千人参加,游行队伍高举中国国旗,打着“反对霸权,血债要用血来还”“强烈抗议北约”等标语。(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8日电)
──(选自1999年5月9日《人民日报》,作者:吕岩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令人落泪的一幕
- 我的同学
- 篮球
- 爸爸给的坚强
- “辣妹”班长若兰
- 我的妹妹
- 我.夏日.红领巾
- 敬业小警察
- 消失的礼物
- 贪玩老爸
- 我的外公
- 可爱的元元
- 我的好朋友
- 今天我又变了。
- 妈妈的“火眼晶晶”
-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 关于企业博客营销价值分析和策略探讨分析
- 中国经济论文扩大内需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出路
- 中国经济论文人民币升值对罪国经济利弊的剖析
-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 关于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现状分析
- 中国经济论文2013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选题
- 我国食品冷链的发展思路讨论
- 中国经济论文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 关于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综述分析
- 凡客诚品研究B2C最新营销模式试析
-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 关于新疆农产品品牌化策略分析介绍
-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前景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学案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