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学习
毛泽东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与一般写具体事件的新闻有所不同,它的主体是对一年多来蒋方溃败原因的分析及对己方一年多来经验、教训的总结,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那么怎样找准突破口来学习呢?笔者以为,从新闻学和军事学双角度结合切入较为有效。
笔者教授该课时,先从新闻结构的导语入手来理解,知道“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再看结语又说“王凌云(逃)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毛泽东“预言(推测未经历到的事)”“王凌云如不赶快逃跑,必然被我军所擒”。按理新闻的主体顺承导语之意必定是交代“我方如何发动攻击,王方如何守御;我方攻势如何猛烈,王凌云如何招架不住到四日终于弃城逃跑”的事实经过。可文中主体却在谈占领南阳的军事意义及对我军一年多来经验、教训进行盘点。我们如果将“标题”看作“话题”,一般而言“导语”就应在扩展“话题”,“主体”则是进一步具体地来写“话题”;而该则新闻“导语”是扩展了“标题”这个“话题”,而“主体”仅仅写了一些与“话题”相关的可以用来指导日后工作的“处事金针”。
然后让学生讨论“‘一年了,才登报’是否与新闻报道要‘及时’这个基本特点相矛盾”的问题。学生认为:①“四日逃跑,五日即见报”算得及时;②对一年多来的经验、教训立即总结是及时。笔者由此追问:三月、半年也可以总结,岂不更“及时”?学生研究后回答:拿下南阳,使得我方很多个根据地终于连成一片,且隔断了“汉口块”与“徐州块”敌军的地面联系,这是我军一个划时段的胜利,所以攻下南阳才总结,“深远意义”显而易见。
新闻应该报道已经发生的事,而结语预言“王凌云前途黑暗”是毛泽东信口开河吗?否则又有何根据?诚如前述,我方众多根据地已连成一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是用来更好地指导日后扩展根据地、壮大我军力量的工作,这些也是取胜因素。而必胜因素,主要包含在两个妙喻中。毛泽东引用蒋军智勇双全将军白崇禧的话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来说明“军事要塞被共产党抢了,可以派重兵去抢回来;而共产党解放了该地区并做通了老百姓思想工作,老百姓一致拥护共产党是最令国民党头痛的根本问题”这个道理。借比喻设喻,毛泽东认为“一个根据地是一棵树,而我方已建立连片根据地,已长成森林且根深叶茂”,解放区广大老百姓衷心支援解放军、解放军英勇作战是“王凌云在襄阳不远逃必定被俘获”的事实根据,让人信服这是即将可以实现的事实。
这样来学习,学生易于接受,教学者也能教得较为有条理。有意思的是,笔者在授课之先曾与学生商量“从军事角度学习”与“从语文角度学习”让他们二选一,大多数学生要求选学后者角度,而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两个角度相交融,在讲军事形势却从不脱离文本,析导语,谈比喻,议新闻特点……不知不觉中一堂课就过去了,学生也学得饶有趣味。
及时记之,用以日后反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表弟
- 这一夜,又是难眠之夜
- 成功贵在坚持
- 拍卖我的淘气老爸
- 乡村之春
- 做一只鸟,真好
- 虫虫之游戏时代旅行
- 我的野蛮弟弟
- MG我是一个小胖子
- 科学家的故事
- 矮,并不是我的错
- 黄老师
- 我的朋友
- 我的爸妈
- 爱,原来可以这样表达
- 关于对幼儿园英语教师准入条件的初步探讨
- 幼儿趣味英语教学之策略
- 论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 对进一步提高科技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 石油科技英语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分析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 留守儿童英语学习动机探析
- 科技英语中被动表达形式的翻译策略
- 浅谈高中英语的听力训练教学方法
-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 关于提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 幼儿英语培训模式之TPR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 高职高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
-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几种方法
-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A)
- 《风筝》教学设计
- 《皇帝的新装》主题新解:人性的悲哀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 《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
- 《羚羊木雕》(方案A)
- 《皇帝的新装》(方案B)
- 《山市》教学设计
- 《皇帝的新装》教案
- 《风筝》教案
- 《羚羊木雕》(方案B)
- 《皇帝的新装》解读:一篇庄严的成人童话
- 《皇帝的新装》(方案A)
-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 《皇帝的新装》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