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0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头子”。分析这位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根据这篇小说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可以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还可以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总体把握情节内容。

2、学习富有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学生简介作者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思考: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三、粗略探究

1、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但要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由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交流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要求同学用“我喜欢这篇小说的_____,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话。畅谈阅读这篇小说的感受。

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四、布置作业

1、进一步思考这篇小说的情节美、人物美、景物美。

(由学生任选一方面思考,准备第二课时交流。)

2、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二、精细探究

(围绕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小说的情节美、人物美、景物美作进一步探究。)

1、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⑴ 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⑵ 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必须点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⑴ 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出运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⑵ 学生朗读相关语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尤其是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⑶ 学生齐读表现“老头子”的复杂心理的语段,在想像中再次感受人物的复杂心理及理解人物性格。

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⑴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用心感受并揣摩其妙处,再在小组交流。

⑵ 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必须点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三、拓展延伸

补写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四、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这篇小说景物描写的精彩语句,并仿写家乡的景物。

2、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心花上的果实
放飞梦想
遵守交规,珍爱生命
在“退”中学会“进”
大哉,中国!
呵护森林
由孔雀开屏想到的
生活的美好
当它走来时,抢得它决不放弃!
理想
告别
留下——
家很温暖
品读积累
中国传统文化畛域下的“美丽中国”思想元素探源
中日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
滴滴打车的营销策略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设想
程序正义视角下科研项目审批权的法律规制
基于中国知网的“和”文化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席勒的崇高论
农民工市民化对大城市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
论新媒体严肃游戏设计中的和谐理念
真善美:和谐的价值之境
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要素模型研究
商事仲裁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预测分析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处理程序的效率保证
“五位一体”视角下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地方政府执行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促进策略研究
《看图说话写话:救小鸟》教学设计
童话故事《小马过河》之解读
《看图说话写话:学习写日记》教学设计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小马过河》作者彭文席
温州人与《小马过河》的故事
《小马过河》教学思考
《小马过河》小音乐剧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之一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之三
《星星的新朋友》教学设计之二
《小马过河》幕后故事
《星星的新朋友》教学设计之一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之二
教学《小马过河》一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