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8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分析主人公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

【案例】

课前,学生充分的预习。把自己的理解都批在书上或写在练习本上。

一开课,赵老师用充满激情与感染力的导语把大家引入了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

师:小说塑造人物通常从那些方面来写呢?

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师:下边大家就从这些方面看看老头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各学习小组自主交流预习成果,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老头子”这一主要人物的认识,师加以评点。

生:由第4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老头子十分机敏、干练。

生:47自然段的心理描写突出了老头子的愧疚和自责。

……

师对学生发言加以点拨、引导和评价,归纳出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板书在黑板上。

……

【反思】

对于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我们一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我也没觉出有什么问题。尤其是赵老师的课,我一向觉得无可挑剔,教师素质良好,教学语言有魅力。比如这节课,巧妙的过渡语,智慧的点拨,学生也时有精彩的回答。可是今天,在陈大伟教授指导下,我们观课主要观学生的行为、学习的效果,我却惊奇的发现原本一堂成功的课现在竟也有了不少问题。

首先,学生对人物分析往往是局限于某一处,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总是零碎的。我说是自信自尊,你说是智勇双全,他说是老当益壮。学生的困难在如何全面认识、客观评价小说中的人物,而我们恰恰在这一点上处理得略而在前一阶段处理得详。

其次,学生的回答是他课前已分析出来的,那么这堂课的这个环节相当于是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而且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成果展示。因为课堂有限,那么大部分的同学在这堂课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呢?那就是倾听。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老师的总结。几十分钟一直在倾听。他们又能入耳入心多少呢?难怪课上看到有的同学走了神,有的同学做了小动作。

第三,这堂课的前提是学生课前自己充分的预习、思考。那么有没有人没充分预习呢?从观察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因为上课老师总要说,总要总结的。自己既不发言,也无须思考,只要听就行了。长此以往,不愿预习、不愿思考、不愿举手的人就多了。从课堂来看,学生发言的面并不大。

第四,还有个资料的问题。现在大多数同学都有资料。我们上课研讨的问题资料上都有,学生看了就行了,为什么要听老师总结重复呢?难怪课上不听的同学也不少,都在自己看资料。我们还是没真正关注学生啊。

总之,从本节课看来,当我们真正关注学生的时候,才发现一堂课的目标设定、重点难点的确定都不应只是老师依据教材来定,而应依据学生认知教材的情况来定。一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也不要只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从自己的眼光来定,而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为好。由此得来的教学效果也不应只看课堂上那精彩的回答,而应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最终有了多少新的收获。

看来,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并不容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创造的奇迹
我们班的“语文天才”
“可爱”老爸
我有三个“小小我”
我有三个妈妈
关于表姐“陈三多”的奏本
圣诞
同桌冤家
我的朋友圈
我的同学
童年的那只蝴蝶
对手
天使翅精灵少女(八)另一个凌枫?
老妹,你又在想些什么鬼点子呀?
应用型高校商务日语实训教材开发探索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
岂能用逻辑悖论矛盾“修正”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矛盾
浅议商务日语翻译中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对策
针对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进行分析
从大白菜生长哲学看企业发展逻辑
浅谈日语女性用语的历史发展特征
词类的划分与日语语法教学
日语技能大赛对商务日语专业发展的影响力研究
对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道德哲学语境中的宪政逻辑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改革和创新
多媒体实验室环境下日语学习与应用的研究
唯物史观视野下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路径研究
《诗五首》有关资料: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五首》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诗五首》有关资料:《归园田居》赏析
第一册再别康桥
沁园春·长沙
第一册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册再别康桥
第一册荷塘月色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论语》六则欣赏
第一册荷塘月色
《诗五首》关于练习
第一册荷塘月色
《诗五首》课文评点及说明
沁园春·长沙
第一册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