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蜡烛》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前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战争初期的抒情诗作,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等着我吧……》《请你记住,阿辽沙,斯摩棱斯克的大道……》,在士兵中广为流传。剧本《俄罗斯人》(1942)歌颂经受了战争考验的苏联人民的精神力量。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苏联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1942~1945)。战后到过美国。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揭露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诗集《友与敌》(1948)。《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
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陆续发表了几部战时札记,最著名的有《洛巴金札记摘录》(1965)。30年代至50年代发表过几十篇文艺评论文章,主要评论同时代的作家及其创作。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都是游戏惹的祸
- 《穷人》续编
- 假文盲
- 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扩写:送书
- 无私,像雨中的伞
- 续写《一包胖大海》
- 看图《雨夜买药》
- 教师节
- 天堂的隔壁
- 《小抄写员》缩写
- 龟兔第二次赛跑
- 梦醒之后 ———续写《凡卡》
- 《渔夫》续写
- 机不可失——读《最大的麦穗》有感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问题再思考(1)论文
- 湖南县域经济现状与对策探讨(1)论文
- 浅谈对民事制裁的理解和适用
- 浅议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
- 谈论浙江经济中的各地区收入差距(1)论文
- 优先权制度与中国物权法
- 浅谈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 论我国独立董事产生机制的重构
- 论大连港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新思路(1)论文
- 吉林省边境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1)论文
- 伊斯兰金融的原则、模式及宁夏利用途径探讨(1)论文
- 教会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 开发钦州市旅游业的探讨(1)论文
- 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 浅析现实的学科教学与新课程差距的多维透视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续写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同步练习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中心思想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教学设计
- 《变色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