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8
《蜡烛》写作特色
1、环境描写: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例如文中第16段“德国人还在轰击”,第18段“德国人还在开炮”,第27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等等,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敌人的疯狂。而与环境的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为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
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一般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而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例如第22段中“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到底,她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抄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第26段“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等等,文中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动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认真。为什么她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能够不顾自己的生死去掩埋那位素不相识的烈士呢?从文中不难体会到,是红军战士们的英雄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包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表现出她对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对蜡烛的描写:
蜡烛是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道具。文章在第28段交代了蜡烛的来历“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这个交代说明了这支蜡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文章后面多次对烛光进行描写,特别是文章的结尾处“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烛光的写照,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烛光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深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挚的情谊,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我班三大王
- 找自己
- 一件伤心的事
- 风趣老爸
- 都是屁惹的祸
- 梦之章引子
- 这就是我
- 吝啬的邻居
- 未来的世界
- 刘翔,英雄?懦夫?
- 我的奶奶
- 数学老师最受不欢迎的脑细胞颁奖仪式
- 我最喜欢的人
- 我的3n老爸
- 欧洲南方天文台百强图片(十二)
- 略论泰国教育体制外的中文教育
- 经济体制转型中我国学前教育体制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伽利略的天文发现及其文化影响
- 康有为一位天文迷
- 汉画中所体现出的汉代天文学成就
- 杜玉波:要大胆探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 当前教育体制下高校班集体建设探究
- 广西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探析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教育体制的影响
- 基于国家人力资源战略视角的美中国家教育体制比较
- “流星雨观测”天文夏令营点燃苏州青少年天文激情
- 论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国大学生死亡教育的必要性
-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启示
- 立足天文科普 着眼宇宙未来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 《松鼠》教案
- 三峡
-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3)
- 10、社戏(2课时)
- 愚公移山
- 三峡
- 安塞腰鼓
- 皇帝的新装
- 诗五首《进社少府之任蜀州》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10、社戏(3课时)
- 白鹅
- 《观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