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4、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学生讲的实在很精彩。)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么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或讲述什么的,那么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⑴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⑵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⑶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⑷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⑴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⑵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⑶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⑴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⑵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⑶课后练习二。

⑷课后练习三。

6、那么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⑴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⑵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⑶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⑷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三、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学生可能这样说: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

四、布置作业

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不少于二百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条沙丁鱼的独白
端午节的起源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形象
谁不说俺家乡好
渔人和沙丁鱼
四季家乡
送“神五”升空的长二F型火箭
风的传奇
蜜蜂和蚂蚁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写动物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描写动物的作文精选5篇 
太阳帆船
在记忆深处消逝
霜叶为什么这样红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
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五道杠少年”的网络调查
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中的基本矛盾及对策
低年级作文教学刍议
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化学逻辑思维
创设环境 营造氛围
论农村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以趣激画 展现童真
用小事奠定管理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必要性及有效性研究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艺术的融入
“有序”让小学数学学习更高效
《月亮的心愿》随堂练习 巩固篇
《月亮的心愿》训练素材
《两只鸟蛋》老师语录
《月亮的心愿》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月亮的心愿》教学教案1
《月亮的心愿》考点练兵
《月亮的心愿》范文 忙碌的一天
《月亮的心愿》随堂练习 提高篇
《月亮的心愿》教学教案2
《月亮的心愿》范文 照顾妈妈
《两只鸟蛋》重难点分析
《月亮的心愿》趣闻故事
《乌鸦爱妈妈》
《长着翅膀的女孩》
《两只鸟蛋》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