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战争的残酷和追求和平的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透过行为体悟人性的本质。
3、领会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对德国兵到一户被占领的农家去,那家的女主人正巧是一个地下党。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战争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哪位同学能向我们概述一下这段故事?
学生讲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的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前一年,当时的德国法西斯已经处于兵败如山倒之际,但是有战斗就有牺牲,我们一起看看这里的蜡烛发挥什么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2、翻译者:茅盾,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3、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4、阅读课文,找出并朗读最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结合这些片段,说说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5、再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所体现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在假设,比较中品味。
⑴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⑵多次提到老妇人的围巾,这条黑色的围巾有什么特殊意味?
⑶“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品位原句好在那里?
6、品读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和场景的意蕴:
⑴如果你是寻找契柯拉耶夫尸身的士兵之一,看到老妇人在战友坟前续上新蜡烛,你会有哪些心理活动?
⑵“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象一个母亲的眼泪,正象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远不朽。”这两句话意味深长,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它们的含义。
⑶文章中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老妇人的心理活动,用一两百字写下来。
7、课时小结。
8、布置作业:
⑴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细节描写;学习这种极力渲染的描写方法,
⑵探讨蜡烛在文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双面”四姨爹
- 我当“和事佬”
- 表姐的眼睛
- 妈妈的爱
- 《六二班的欧阳公主》
- 产品说明书
- 一个轮椅上的微笑天使——金晶
- 胆小的我
- 说说我们班
- 炒“书”菜
- 福娃迎迎的联想
- 陆三快
- 我的业余爱好
- 奇怪的李爷爷
- 我敬佩的人
- 工程机械混合动力储能装置分析
- 生物能源发展须循序渐进
- 粮食安全约束下的生物能源发展路径
- 浅议新能源新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 聚焦发展新能源新材料
- 天然气:气价改革引导投资
- 如何推进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中的美学教育
- 浅议在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观念
- 天然气LNG气化站的雷电防护工程设计
- 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在民用住宅方面的应用
- 试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 重视美术教学 促进素质教育
- 建立新能源发展的创新思维
- 新型酵母可提高生物能源效率
- 马克思受到的“素质教育”及其启示
-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案设计
- 《口技》资料:写作特点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案
- 《口技》资料:作者简介
- 《斑羚飞渡》课案
- 《斑羚飞渡》教案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案设计
- 《伟大的悲剧》教案
- 《口技》资料:创作背景
- 《珍珠鸟》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流程设计
- 《口技》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