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阿长与〈山海经〉》问题探究

《阿长与〈山海经〉》问题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阿长与〈山海经〉》问题探究

1、简要介绍阿长的形象,包括称呼的由来和外形特点?

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知的平凡劳动妇女。

2、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因为买《山海经》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

3、你从这些事中,看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对她不好的习惯,“我”开始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之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得知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用“阿”字有亲呢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5、作者先写他“憎恶”阿长、“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

从总体上说,作者对长妈妈是尊敬、喜爱的,但因为长妈妈有缺点,有许多令人生厌的麻烦规矩,还谋害了“我”的隐鼠,所以难免让童年的作者憎恶和讨厌。这也是为后文的“扬”作铺垫。但当阿长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原本的喜爱和敬佩又增添了“新的敬意”,这几本书虽然粗拙,却一直被“我”当作“最心爱的宝书”;所以,虽然长妈妈死去大约30年,“我”仍然真诚在为她祈祷。

6、《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与《山海经》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阿长是在“我”家做工的女佣。她虽然不识字,但她带给了少年时代的“我”许多新奇的事。而这些在正统的学堂里学生是没有机会接触的。“我”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对于《山海经》这样一本“神异”的书也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佣把孩子的心事深深地隽刻在心上,告假回来之时带给“我”的那一本粗糙的《山海经》给了“我”无尽的惊喜与满足。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爱。

7、《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先写“憎恶”阿长,后写对她的怀念。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作者先写他“憎恶”阿长、“讨厌”阿长。“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所以“我”甚至觉得“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是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另外“阿长”对我的管教很严格,“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等等,都让我对她产生了一种厌烦的情绪。但是阿长却懂得那么多生活上和传说中的有趣的事,无疑又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由此,我也曾对她据说的“长毛”者“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并对阿长的神力也毫不怀疑。但是最终,由于“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才完全消失。就是这样一个为我所厌烦的人,在知道我日思夜想得到一本《山海经》时,竟然默默地让一个孩子梦想成真。这是怎样一种朴素的爱呀。这些对少年时代的“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对这样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的深切怀念尽在自然的表述中。

8、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感情的?

毫无疑问,买《山海经》一事,是使鲁迅最为感动、永志不忘的。因此,关于这件事的叙说也最为激动人心,成为全文的中心。首先,从自己渴慕《山海经》写起,用自己那种“太过于念念不忘”的心情来衬托出阿长的关心。她主动寻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而鲁迅则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只淡淡地作了回答,但她却默默地记在心里,认真地当一件事去办。这充分说明阿长的关心是出于真情实意,并非为了讨好主子,也不是做作给别人看的。其次,她果真办成了,而且是不声不响地办成功的。当读者读到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的时候,怎能抑制住心头的激动?在这里,作者炉火纯青的白描手法确实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再次,鲁迅又用极其凝炼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用“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写出被感动之强烈;用“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表达出无限欢悦之情。为了突现这种感激与欢悦,还用“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做陪衬,使庄重的感情仍然带着诙谐的色彩,以便在风格上和前面的记叙保持一致。最后,写出这部“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和影响,把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引向深入,变成永久的怀念。文章正是在这种永桓的感激和怀念的基础上,以饱蘸浓情的笔墨,为长妈妈的在天之灵祝福!这个深情祝福的结尾,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同时,也发人深思。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从“不愿意想到目前”而回忆过去的创作初衷来看,这种情思和祝愿越是强烈、真诚、就愈能反衬出对“目前”的否定和憎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外婆
我爱吃苹果
颐和绿苑
写给四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美丽的新区
我的星期天
我的小锦鲤
我得到了教训
快乐的星期天
保护我们的琴江河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在云的另一边
多功能汽车
那个黑暗的角落
聪明的小兔子
试析中国传统社会诚信缺失的伦理学思考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电视公益节目与和谐传播
土地征用的正当性分析_宪法论文(1)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师范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孙中山的考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从《突厥语大词典》看中世纪维吾尔人的婚姻习俗
论立法过程中的程序公开原则_宪法论文(1)
新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编播特征分析
浅谈黔东北土家族婚恋中的情歌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视觉符号的现代设计
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新界定刑法论文(1)
再谈刑讯逼供/张楠刑法论文(1)
滥伐林木罪探析_宪法论文(1)
死刑废止过渡期的刑罚阶梯/欧锦雄刑法论文(1)
“青歌赛”:有效的公益传播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二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珍珠鸟》(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之三
《草原》教学设计之一
《白鹅》教学设计
《桂花雨》评课稿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三
《草原》教学设计之二
《颐和园》教学设计
《蜜蜂》教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