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本篇课文按照整体感知──质疑讨论──想象创新三步教学,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怎样的性格特征。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自动提问,给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思考质疑。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对人物的理解进行想象写作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一定还记得“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是位什么样的人?今天我们去认识她。

二、整体感知

1、仔细默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⑴ 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⑵ 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⑶ 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⑷ 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4、明确:

一共写了七件事:

⑴ 常喜欢切切察察;

⑵ 限制我的行动;

⑶ 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⑷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⑸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⑹ 谋害我的隐鼠;

⑺ 为我买《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5、引导归纳,师生共同小结:

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他“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他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6、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师生共同明确: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作者对他的“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对他的繁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他讲的长毛故事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最后他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就叫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7、纵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学生对阅读中存在的疑难自由提问,集体解答。

四、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想象创新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评点】

此设计以感知人物形象开始,以把握人物性格终结,整体教学过程线条单纯,以一个问题带动全篇的鉴赏性阅读;形式活泼、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容易掀起课堂高潮。同时,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地研读课文,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一个环节的设置,实际上是促使学生回读课文,更深层次地把握人物性格,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梦幻校园
“嫦娥二号”
中国人又赢了
风吧
小梧桐树的梦
第一次的稿费
未来的地球
火星开发
蚊子的自述
春天的小雨点
我想有一个星期八
另一种爱
我的理想
我心中的科技馆
文具盒里的争吵
试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探究
浅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析对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反思
浅谈数字电路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试论校企合作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改革和开发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
浅析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改革
试析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
浅论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探讨
简析美国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与启示
试析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思考
试析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试析“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与实验改革探索
试论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
试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细微处去探究平凡中见感动──《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读写相长──《少年闰土》案例分析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还语文教学一份乐趣──《少年闰土》案例分析
利用录音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少年闰土》课例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片段的反思
这节课我花得值──《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少年闰土》教后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用孩童的心去发现经典──《少年闰土》教学活动记载与反思
抓住人物描写示范点,进行读写结合──《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少年闰土》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