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3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大屏幕显示课题,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作者简介

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识记字词(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骇(hài) 掳(lǔ) 悚(sǒng) 惶急(huáng) 渴慕(mù) 霹雳(pī lì) 诘问(jíe) 疮疤(chuāng) 惧惮(dàn)

四、研读课文

1、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都围绕着中心人物──阿长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阿长是不是她的真名?

(女同学齐读第一、第二段。)

不是。她只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即我的保姆。(板书: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

表现了长妈妈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性格。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⑴ 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⑵ 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在这些烦琐的规矩中,详细写了“元旦辟头的磨难”。对我来说,除夕最快乐的事情是用压岁钱买回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长妈妈却让我道恭喜、吃福橘。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磨难”;但对阿长来说,这是保证孩子平安的一种最好方式。这恰恰表现了阿长的真诚和善良,

4、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长毛”的故事在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5、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这也是我们本文的写作重点。

6、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

⑴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明确: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⑵ 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

7、齐读文章最后两段:

文章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这时的长妈妈,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荡在我们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小结: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些事情?表现了阿长怎样的性格?“我”的感情变化如何?

事 人物性格 我的感情变化 写作手法 切切察察的毛病 饶舍多事 不大佩服 欲扬先抑 摆成“大”字的睡相 粗俗、不拘小节; 令人厌烦的规矩 善良真诚 不耐烦 讲“长毛”的故事 无知、淳朴 特别的敬意 为“我”买《山海经》 热爱关心孩子 新的敬意

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讲,没有长妈妈就没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这四本书就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以至得到《山海经》后,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A、隐鼠一事,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发材料)

教师读《狗·猫·鼠》的片断。

B、《狗·猫·鼠》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学们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

五、作业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把你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桃园
快乐天地鞋
假如我会变
说话算数的老师
童年趣事¬——打雪仗
给妈妈的一封信
钢琴考试
我的自画像
地球妈妈生病了
我和鳄鱼亲密接触
快乐的暑假
小猫打苍蝇
小猫打苍蝇
牙再也不疼了
今天我真开心
论知识产权(二)(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政、自由与正义 (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的借鉴
谈西汉初期的黄老管理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政、自由与正义 (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论知识产权(二)(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程序与宪政(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浅谈河北梆子
中国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职业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片断赏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综合资料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六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建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词句教学
《小英雄雨来》的反复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建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