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在鲁迅笔下常常出现。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饱含深情集中记叙了长妈妈给他儿时留下的印象,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逼真,情感真挚深沉,无疑,教学中抓住这些亮点分类突破。
【教学简说】
一、感知人物
1、布置自读课文,要求读准以下字音。
骇 掳 悚 絮说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辟头 画舫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
教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接下来我们完成了下一步活动就能够明确了。
二、拎出线索
1、教师读课文,学生听。
2、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边听边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三、品味细节
1、读课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师提示: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变化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联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⑴ 常喜欢切切察察。
⑵ 限制我的行动。
⑶ 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⑷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⑸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⑹ 谋害我的隐鼠。
⑺ 为我买《山海经》。
2、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用“ 写得好,它写出了 ”的句式进行品析并说话。
学生活动。
四、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品味细节 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
想象创新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评点】
此设计以感知人物形象开始,以把握人物性格终结,整体教学过程线条单纯,以一个问题带动全篇的鉴赏性阅读;形式活泼、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容易掀起课堂高潮。同时,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地研读课文,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一个环节的设置,实际上是促使学生回读课文,更深层次地把握人物性格,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水乳交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宋丽婷同志面面观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小逗豆啊!小逗豆
- 她
- 妈妈――我心中的活雷锋
- 爱看书的我
- 我家的那个丫头
- 我们班的小霸王
- 我----搞怪的我
- 我们班的“搞笑大王”
- 烤肠
- 家有“美”人
- 一件破衣裳
- 我
- 那令人伤心的秋天
- 试析我国行政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的法律完善
- 性贿赂入刑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基本途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渊源分析
- 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之历史回顾与创新探索
- 虚伪的告密者
- 浅谈案例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 简论市场经济转型的话语逻辑
- 浅谈目前公益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水生态文明法治发展研究
- 论人大监督与司法裁判的良性互动
- 失地者对征地补偿金自我管理问题及对策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 情势变更原则适用效果之探讨
- 基层信访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 民商事仲裁运行机制对仲裁公信力的影响
- 狐狸和乌鸦
- 难忘的一天
- 日月潭
- 小蝌蚪找妈妈
- 语文教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春雨
- 北京亮起来了
- 画风
- 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 悯农(二)
- 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设计2
- 咏柳
- 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设计
- 雷雨
- 识字学词学句(一)教案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