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0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作者通过记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卸货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写“我”对阿长的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又喜欢有憎恶的感情──喜欢她时称她为“阿妈”,憎恶时就叫她“阿长”。

第二部分(3~17段),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一层:写“我”讨厌阿长:背地里说人长短:不许“我”随便走动;晚上睡觉占全床。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爱说、善良、朴实而略带粗鲁、不拘小节的农妇。

第二层:通过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吃福橘、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了她渴望幸福、期待幸福的急切心情。阿长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说明无知的阿长中封建礼教的毒很深,达到迷信的程度。但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少年鲁迅的要求,有的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还是正确的。

第三层:阿长给少年鲁迅讲“长毛”的故事,少年鲁迅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虽然阿长讲的具有传奇、胡编和迷信色彩,只不过是哄小孩显示自己罢了,但在幼小的鲁迅心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不禁对阿长肃然起敬。

第三部分(第18~29段)长妈妈为作者寻购《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大字不识的阿长急小主人之急,想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书费过不少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同时激发了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艺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几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在。至此,一个有点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的形象就完成了。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长妈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从整体来说,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前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的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教学建议】

可以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长妈妈导入新课,可谓温故而知新。

有些文句属知识性问题,宜简要讲解,不要花费太多时间。

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区分作者儿时的感受和现时的眼光。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归纳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体味作者对下层劳动妇女深切的怀念与真挚感激之情。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课文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感受纯朴率真的性格美。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归纳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体味作者对下层劳动妇女深切的怀念与真挚感激之情。

⑵ 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2、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感受纯朴率真的性格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位“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其实关于“长妈妈”还有许多有趣而令人感动的事情呢!同学们想了解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学生简介作者。

识记字词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疏懒 孤孀 深不可测

莫名其妙

三、整体感知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默读时看到有注释的地方,要认真读注释,并结合语言环境扫除阅读障碍。

默读时请用笔把你最喜欢、最能给你启发和力量的语句用曲线标记出来,然后给标记的语句写一点批注。

读罢课文,你有哪些疑问?请记下来。

默读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启发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所得,结合问题作如下回答。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的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是文章的动情点,成为作者情思的触发点,同时构成文章内容的高潮。这样写,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研究探讨

朗读1~17自然段,思考讨论:

文中描写的一些有关长妈妈的琐事表现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文中哪些词句表明了“我”对长妈妈这些特点的态度?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归纳。)

明确:

1、喜欢切切察察 常惹风波

管“我”很严 喜欢“告状”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睡觉爱在床中间摆“大”字

元旦早晨塞福橘

烦琐的规矩 淳朴善良 关心孩子 “长毛”的故事

2、“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并对长妈妈其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作者按照生活的被来面目,真实地再现了长妈妈的形象。长妈妈除了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淳朴善良、关心孩子这些性格特征之外,还有哪些令作者特别感动的事?我们在第二课时接着学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自我测评一,预习课文未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事,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完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指名回答: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又淳朴善良、关心孩子。)

那么,长妈妈还有哪些令作者特别感动的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研究探讨

分组朗读18~27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明确。)

明确:

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了《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那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教师小结:

在“我”渴慕得到绘图的《山海经》,远房叔祖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自己去买又没有机会的时候,长妈妈却神气般地买到了。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消息啊!她根本不认识字,她连书名都说不准,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象幼小的鲁迅此时那种激动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孩子,对孩子倾注了一片心,奉献了一片爱,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的怀念呢?

问:文中哪些地方书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要用怎样的 感情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问:本文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感情线索,你能概括一下吗?

讨论、明确:从开始的“不大服她”到中间的一时而有的“空前的敬意”,到后来这种敬意“逐渐淡薄起来”和“完全消失了”,进而到因买《山海经》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可概括为:不大佩服—产生敬意—憎恶—感激(新的敬意)—怀念。在这样一条情感线索的波动中,我们随着作者走完了一条起伏跌宕的情感历程,体味到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爱。

三、品读赏析

品读课文,讨论交流:

鲁迅描写长妈妈,可谓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么,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描写的好?并说说理由。

(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明确: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作者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写阿长的睡相,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写阿长买了《山海经》,都有具体的刻画和描绘,都是人物描写,具体地说,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形容写的逼真,我们常说“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形容写得生动,我们常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鲁迅描写阿长,确是这样。我们拣几个片段来看看。

鲁迅描写阿长“切切察察”的 样子,一写说的声音,一写说话时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是绘形绘声。可见描写不在笔墨多少,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一两点来写,就能入木三分,活灵活现,鲁迅是以小时候的眼光去看的,好像隔着窗子单见任务的身影,鲜明异常。

文中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时静态描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字,好就好在这个“大”字的比喻,单说“伸开两脚两手”,还不清楚,打个比方,怎么个伸法就一清二楚。可见描写一种状态,有时打个比方,就很传神。

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除夕阿长的叮嘱,也写出特点:“郑重”。开口便是“你牢牢记住”,交待过后,又说“记得么?你要记着。”且有告诫:“不许说别的话!”而且反复说明事观一年运气。写得特别传神的是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继而喜欢的情景。哥儿不说恭喜,阿长也不好开口,这时写她的动作和神情,动作,先是 “一把将我按住”,再是“摇着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有丰富的潜台词:哥儿,你怎么竟忘了,昨夜对你怎么说来着?哥儿一说,阿长心花怒放,鲁迅兼用语言描写与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是一迭连声地说“恭喜”,且用四个叹号,再用神态描写,阿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之跃然纸上。

再看写阿长买了《山海经》,在阿长身上写的不多,而且故意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把想像空间留给读者。仅仅一句话,一个场面,却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主要前面铺垫蓄势,后面称颂烘托。可见,有时候,在重点上面也不一定非要大事描写不可,铺垫烘托可以使一两笔描写显得光芒四射。

小结: 鲁迅的描写之所以特别出色,功夫在于选择、提炼,或者写最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这是在我们的写作中需要学习和加强的。

四、拓展训练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整体情况,又能鲜明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堂上若时间不够,可课下完成。)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自我测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鸭子
煮面条
车开不了了
明明的梦
第一次学游泳
今天真快乐
科学小实验
校园的春天
第一次演出
游植物园
我的小发明
如果妈妈老了
姥姥家的小猫
小青蛙
浓雾
关于科技向度中技术教育高级化的进程
关于中职学校五笔字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关于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分析及建设探索
试析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与培养的思考
关于中职数控专业模块式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探析
试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SWOT分析及成人教育应对
关于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化办学的价值论析
关于高职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关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策略分析
关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关于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达纲练习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