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分析父亲形象,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说明:这三项目标的设置,分别一一对应了语文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之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在把握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与朱自清先生的名文《背影》作比较阅读,比较二者在组织材料、命题立意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异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和感受人物形象;回忆、感受、体验生活中的自己的父亲的关爱自己或他人的动情片段。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说明:由于这篇小说即便是短篇,然而它对于八年级的初中生而言,仍然显得比较长和难以把握,因此教师教学本课时,预习任务的安排,就是尤其关键和必要了。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多媒体教学的确有许多优点:信息量大,美观漂亮,图文声并茂,但是对于教学语文本质上以“悟”为主的学科而言,老师的言语引领与身体垂范和学生的从心里到行动上积极主动的参与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更为重要的──多媒体重在“图文声”,而“情”,还得的确靠教者与学者的有效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式上课之前,先放舒缓音乐,亮出一幅与台阶颇为贴切的图片,按字竖排打出一段话:“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事先,预设和营造适宜本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自由诗,导入新课,亮出课题──“台阶”。

站在天真的微笑里,

父亲,

是慈祥的温柔。

清冽的日子,

总有淳朴的粮食

喂养一种思想。

远走的那一刻,

父亲

用咳血的肺,

装进我的行囊。

邮寄的思念,

总在稻田边

飘远。

如今,

我的花

已结出果实;而父亲,

仍用年迈的肩

挑着夕阳。

父亲啊父亲

我的父亲的酒,

我的父亲的衣,

都已远去。

(说明:感情的渲染是在课堂的中心环节与高潮部分,而其感情基调的预设和氛围的营造却与导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这就仿佛大型活动的开幕词。笔者指出,这首诗歌的结尾部分,我做了改动。)

二、初读──感知父亲

1、检查词语的预习状况。(略)

2、带着下面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⑴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⑵本文讲述了父亲()的故事。

(默读此文,大约需要八分钟)

讨论;(四人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顺便大致分析一下小说与叙事散文的区别。)

⑶文讲述了父亲(造台阶)的故事。

(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为分析人物做初步准备。)

三、研读──感悟父亲

思考:

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

父亲是怎样造台阶的?

新屋、新台阶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讨论(题目较简单,可以同桌讨论)

明确:(撮要如下──)

提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被人认同、被人尊重。

准备造台阶──一年到头几乎不得休息;一块砖,一片瓦,一角票;几十年如一日;为造台阶的工匠们做准备工作,不辞辛劳。

“父亲老了”,身体垮了。

(比较细致、深入、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为分析人物形象,做全面准备。)

四、再读──分析父亲

请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仿例填空──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的人(朴实)

父亲是一个──-的人(勤劳)

父亲还是一传统的

的农民(任劳任怨、谦卑等)

(在上述“分析父亲”的基础上,这样的问题,学生几乎可以顺口就可以回答出来;我们不必求答案的标准统一,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

五、重读──体味父亲

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为话题填空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全班一起交流即可)

六、想读──质疑父亲

思考:

新屋落成,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甚至有人说父亲的精神支柱也倒了。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说明:这个问题问得很及时。学生在前一个环节似乎已经感受到了──父亲为造台阶,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真的值得吗?在内心中,应该也有此疑问。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理论上正面反面两种理解,应该都是讲的通的。只是,从理想的角度、关心学生身心成长的角度而言,从正面来说是笔者所提倡的。)

七、品读──敬爱父亲

请同学们自己选读、练读课文中感动你的语段;而后,小组推荐到全班交流、共赏。并且,在读完后简单说说自己选读这段话的理由。

讨论(略);

交流(略)。

(说明:在上课实践中,学生对课文第五节的后半部分,第十、十一、十二节,第十三节,第十七节,第十九节,第二十六节等比较感兴趣;事实上,这些片段,或体现父亲的辛劳、体格健硕,或体现父亲的坚韧与对目标的坚定,或体现父亲朴实厚道,或体现父亲具有中国传统农民的任劳任怨与谦卑的性情等。这些正好是理解本小说情节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语段。我选取了其中三个语段,配上音乐,让学生细细品读,更深刻地感悟父亲的性格与品质。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八、拓展──比较父亲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试思考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另外,两篇课文描写的都是父亲,这两位父亲有何异同?你的父亲又是怎样爱你的呢?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问题畅所欲言。

(说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是,这个拓展必须是建立在有助于加深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拓、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将语文紧密联系生活的能力的拓展,而不是信马由缰、游离到本堂课主题之外的“胡扯闲拉”。这个环节,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意图与目标来设置的。当然,由于本堂课的容量比较大,把这个环节作为课下作业处理也未尝不是聪明之选择。)

〖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李森祥,当代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

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二、课外延伸

1、尤天晨《父爱昼夜无眠》,《读者》2001年19期;

2、朱自清《背影》(本册书第7课);

3、(法)巴尔扎克《高老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假如季节是有颜色的》
我谈《螳螂捕蝉》一文
走进眼镜国
第一次潜水
守猫胞
伞花
童年趣事
科学处理垃圾从我做起
他“傻”吗
克隆地球
假文盲的故事
我迷上了三国
我在书中成长
尝试走夜路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表扬艺术
关于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论析知识社会转型中的知识与大学
试论新时期高校教材管理工作
浅谈中医师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浅谈专业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
浅谈农业院校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美国高校教师权利的维护以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活动为例
浅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论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处理好五种关系
2009年大学应届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
浅谈对网络社会道德教育的几点看法
浅论传播学教学改革中多种教学技巧的综合运用
关于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几种方法的应用及体会
浅议三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趵突泉
《春》教学案例
《春》教学片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济南的冬天》的抒情艺术
《春》教学案例
让学生动起来──《春》的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里”有些什么?──另识《济南的冬天》
赏析《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特点
一次美的洗礼──《春》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有关资料
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
《春》教学案例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