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老王》教学反思

《老王》教学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3

《老王》教学反思

浙江省富阳市渔山中学

叶晓君

一、一个结合:课文思想内容和课文语言的结合

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即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语言不是两块皮,而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借助精妙的语言来感悟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每个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既要有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又需要设置与之相照应的语言教学环节,任何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如果离开语言的支托,那文本内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反之则一样。《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因为在文本内涵的挖掘上很好地借助语言的品味来实现,学生的内心对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体验。

二、两头并进:理解突出个性,语言品得实在

1、个性的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的个性化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是作为读者与文本对话,在这“前理解”上应当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与心得。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在阅读中要认真质疑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受到触动,真正读出一点心得感受。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失此顾彼,也不能混沌不明,面对洋溢着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如果自己没有心得,以俗读,浅读,误读来理解来“说文解义”,可能会缺乏智慧而让精彩文章变得庸俗,可能会缺乏明辨而让清晰内容一团雾水,所以我以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对文章内容该有自己个性的理解,尤其对文本的提炼、加工、组合,或朴实或大气,或精巧,全在教师的“会之于心”的彻悟。如《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是在阅读文本时感受到作者行动上的善良,既而感受在她的意念上更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所以最后决定在“善”──“愧怍”上立足。

有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有了整体的考虑,但如果没有恰巧的新颖的教学角度切入,这也不能体现教学的个性。《老王》的第三个设计就是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的“愧怍”而展开的。如今年的优质课评比中,在对《济南的冬天》的文本理解上,着眼于济南的“慈善”“温情”的特点展开辩论。这其实就是在教学整体风格中的“设巧”环节。教学的内容的个性理解就有了个性的切入。

2、有效的品读,课文语言品得实在:

新课标理念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语文课上不能少了语言的品味,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上,都有感悟品味语言这一环节,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观。但在设计这一环节时,现在好多的教师都“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这样的提问来设置这一环节,我总是有这样的疑惑和担心。怎么样才算好?这是比较模糊的。虽然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揣摩品味了,在品中对语言有自己的想法,有了一点感悟,但这样的品总显得有点零碎,这样的说总有点东凿一斧,西掘一刨的味道,有许多学生的鉴赏因为没有教师的总结归纳而成了昙花一现。

我以为在品味语言教学这一环节中,必须在“情”“质”的带动下品,去感受、体验语言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如上次在萧山的优质课的评比中,有一老师在《济南的冬天》的语言品味中做得很出色。她把所有的有儿化音的句子找出来,引导这是北方的语言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儿化音。学生读了之后马上就感觉有了儿化很软,感觉上很亲切,很温暖,这是老舍对济南有感情,去掉就会觉得冷冰冰。这种语言教学的设计才是有效的,实在的。学生明白了爱济南可以爱济南的山山水水,也可爱它特有的方言并运用它。所以品语言,要让学生在品中体会作者不用那个词而偏要用这个词的原因与情感。如果这样去考虑品味语言的教学设计,那肯定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品出味道。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无论以文本内容为切入,还是以文本语言的推敲为切入,均要牢牢地把握内容与形式如漆似胶,互为依存的这条线。这样无论侧重哪点,都会让你的教学设计略胜一筹。值得注意的是:以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设计时挖深挖透,语言品足品够,过于追求自己教得深刻、教得顺畅、教得轻松,即为“教”而设计的教学设计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关注内容,关注语言,教出自己的个性,不忘给学生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这样,任何的教学设计都是一个好设计。

【参考文献】

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王荣生

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4期

2005年第10期

③《语文学习》2005年第10期

2004年第7、8期

④《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3、4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人生路上真爱多
茶杯深处的记忆
生命
我的故事
失去的力量让我更加珍惜
9·11
感恩
窗外
隐形的翅膀
感动
美丽的谎言
我读书我快乐
冬天过后是春天吗
母亲的爱
潇湘的魅力
《哀江南赋·序》注释商榷
《迟桂花》与浪漫主义思潮
论唐人七言绝句的喻象艺术
天地无穷 虚静以待
“理性的公开运用”与“理性的私下运用”辨析
论顾况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与怪奇化特征
观万家红楼 品一家风味
伪装与性别:乔治·桑小说《印第安娜》研究
现实与超越
《麦琪的礼物》叙事结构浅析
《马桥词典》中的神秘因子
屈原的人格美及其影响
陈与陈氏家族杜诗学研究
浅谈周国平散文中的孤独体悟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喂——出来》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 教学设计(节选)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 教学设计5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 教学设计4
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设计03
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设计04
《喂——出来》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02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 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