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8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3、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设计理念】
1、通过初读、研读、美读、迁移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由浅入深的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2、投影、多媒体课件映示桥梁彩图,附上文字介绍,学生读文看图练说话,在视听效果具佳的氛围中学习课文,实现语文、美术、科技、品德诸学科的整合。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桥梁图片:梁桥、拱桥、吊桥,各选几幅。
2、学生收集一些纸张桥梁图片,任意收集。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信息导入
1、教师让学生拿出收集的图片,并告诉同学们展示的桥名及其重要特点。
2、教师用多媒体映示六幅桥梁图,2幅梁桥、2幅拱桥、2幅梁桥,适时介绍桥梁的基本型式:梁桥、拱桥、吊桥。
3、课件播放赵州桥、卢沟桥的景色。让学生边看边说观看的感受。
4、揭示课题,交代文体,简介作者。
5、启发设疑。
(学生可能会问:
⑴ 中国石拱桥有那些著名的桥梁?
⑵ 中国石拱桥有那些特点?
⑶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石拱桥,而不学中国现代化大桥
⑷ 作者为什么要写中国石拱桥?
⑸ 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对我们中学生有何现代意义?)
6、小结提炼本学习目标。
⑴ 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⑵ 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⑶ 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节指名读课文(代替检查预习)。提出要求:
⑴ 读者:读正确、读流利。
⑵ 听者:准备帮助读者正音。
⑶ 完成投影练习:根据初读印象填写下列句子。
石拱桥是 的桥。
中国石拱桥是 的桥。
赵州桥 的桥。
卢沟桥是 的桥。
南京长江大桥 的桥。
2、学生读课文,正音。
3、指名汇报练习情况。
教师可提炼板书:(可以用投影片映示)
石拱桥: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形式多样 历史悠久
数量众多 成就惊人
赵州桥: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成就惊人
卢沟桥: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成就惊人
云南长虹大桥:世界最长 独拱石桥
(说明:以上作为初读课文的任务,主要是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不要拘泥于答案的一锤定音,而是让学生自由的说,只要说得有理,不管课文中有没有定论,都要给以肯定和赞扬。教师的点拨和提炼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宜。)
三、细读课文,讨论评析
1、让学生根据板书,结合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桥特点的句子,作简要分析。(可以分组读书、讨论:一组讨论石拱桥;二组讨论中国石拱桥;三组讨论赵州桥;四组讨论卢沟桥)
2、各讨论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包括不能统一的问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
(说明:每个问题要让学生作自由地回答,教师不要急于给予评价,等学生的意见都说出来了,再作整体提炼,并表扬个别学生。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学生思维、练说的时间,也让学生有分析比较的时间。这样,教师的总结提炼,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思维的提高。)
3、讨论课始问题: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石拱桥,而不学中国现代化大桥?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对我们中学生有何现代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中国石拱桥?(着重引导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美读课文,摘抄背诵
1、速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桥特点的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美美的读出来。(能简要说明理由──体会的更好。)
2、选摘你认为精彩(可以是用的精当的说明方法的、可以是运用恰当修辞方法的)的语句,选择一两句背一背。
(说明:这两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方法也可以自由选择,或美读,或摘背。教师只需适当点拨,不必统一答案,不必恣意拔高。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启迪学生的思维。)
五、技巧拾贝,迁移运用
1、本文是说明文,文章写得很美。你是否发现作者成功地运用了那些说明顺序和方法,以及其他的写作方法。
2、以“家乡的小桥”为题,写200字以上的说明文。要求:能用上二、三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说明:提炼说明顺序、方法以及其他写作方法在课内完成,写作可放在课外完成。)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形式多样 历史悠久
数量众多 成就惊人 增强民族自信心
赵州桥: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创造美好明天
结构坚固 成就惊人
卢沟桥: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成就惊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家的“鬼”老外
- 我眼中的毛泽东
- 当官的烦恼
- 我的烦恼
- 平凡而高尚的清洁工
- 讨厌的感冒
- 滑冰真好玩
- 我的眼睛
- 我有四个小小的“我”
- 耍酷造型
- 爸爸我爱你
- 妈妈谢谢您
- 补牙
- 我是“玻璃人”
- 弟娃儿,你咋怎么狡猾?
-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 政府治理变迁与路径重构
- 浅谈控制世界在哲学中定义变化
- 分析重建中国儒教的构想
- 对胡锦涛多党合作思想论析
- 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 谈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性格的懦弱
- 浅论安贫乐道的生活哲学
- 浅谈国民政府农村自治及启示
- 初探科学发展观与群众文化的联系
- 谈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 分析民国时期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流变
- 多层次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讨论
- 人生寓言(节选)(教师中心稿)
-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9
-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
- 《童趣》教学设计13
-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