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苏州园林》写作特色

《苏州园林》写作特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苏州园林》写作特色

1、语言准确简炼:

准确简炼、耐人寻味是本文的特色。叶老的文字清浅平实,用词严谨审慎。读他的文章的就象坐在他老人家面前,听他娓娓而谈一样亲切。本文的词语用得十分贴切,如“标本”一词,这里有“范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对别处园林的影响。又如“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图片的画面,不只是观看欣鉴,还要作分析评价。在第二段中,四个“讲究”构成的句子用词很恰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里的“布局”指整体的结构,“配合”“映衬”指各部分的作用,“层次”指次序的安排,这些词都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在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时,用了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又饶有风趣。“阶砌旁边栽几丛花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个“栽”字,足见造园者的匠心,即使是不惹人注目的阶砌小角落,也不忽略。“蔓延”一词写出了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的繁茂,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又写出匠师们是多么的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和叶老的其他文章一样,本文介绍的虽是幽美如画的园林,但是文字仍旧朴实如话,而表达得极为真切。全文只用了有限的几个描写性词语和形容词,它们都表现出景物特有的状貌,很难用其它词语替换。如“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使我们对设计师和匠师们高超的技巧赞叹不已。“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述出对各种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描绘出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本文用词准确,还表现出说明事物时表达得很有分寸,留有余地,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有时语气很肯定,毫不含糊,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都抓住园林的特点,表达得十分准确。

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还表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上,第二段中四个“讲究”构成了动宾式排比句,突出了布局的特色,也加强了语势。文中还用了对偶句:“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写出了生活经历的丰富与堆积假山技艺的高超之间的关系。“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又写出了门窗的精美工艺。这些,都使本文的句式多变,文章更加生动了。

2、语言运用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说明文体的语言还必须有严格的科学性,就是说使用概念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准确和符合实际。本文在这方面也是值得学习的榜样。例如下面这句话:“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近代”这个概念,涉及到我国历史的分期问题,一般指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的时期。“现代”则属于五四运动以后的范围了。现代的楼房建筑,不采取对称形式,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因此文章才把时间扣紧是从古代到近代。但以中国之大,决不敢说从古代到近代就没有一所不对称的建筑。因此又用上了“绝大部分”这个词,更万无一失了。又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堆叠假山好比砌墙抹灰一类话,是一项建筑学的基本功。但砌墙抹灰只要求结实和齐整,是完全从技术上来考虑的;堆叠假山则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做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的“仅”字,便是极其简妥地说明了上述的要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是の这样说的
文静小女生
我的好朋友
我的爸爸
三轮车夫
难忘啊难忘
可爱的“和尚宝宝”
我家之最
这就是我
我的妈妈
我的书法老师
争强好胜 好奇 富有心计=我弟弟
会说话的眼睛
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试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的建设浅谈
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战略撤退浅谈
新自由制度主义与区域国际经济组织法浅谈
G20的国际经济组织职能及特殊性浅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讨论
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讨论
次贷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试论
三角并购解禁对日本的影响与对策浅谈
试论拉登之死的国际经济效应影响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战略分析
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浅谈
欧盟经济面临低速增长考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浅谈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