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8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 (A、清醒;B、苏醒;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A、纷纷; 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二)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 句。(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第⑤句中的“早春”、“晚春”两个词在文中指公历三、四、五月,其实农历对正月、二月、三月也有称呼。请问农历五月与三月分别称作什么?

6、“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7、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 ;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 。

8、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9、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

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二)

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孟春、季春

6、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7、“哪些”“首先”

8、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9、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后悔
GY博士
聪明的表妹
灰姑娘vs白雪公主
我变成了一棵小草
我的梦幻童话奇遇记
我家的“智多星”
我爱我的家人
福亦祸,祸亦福
紫色的花
龙之少年
游桃源旅游区
母亲
《狐狸和乌鸦》续编
愚公移山新解
化解“信访潮”的法律对策
当今中国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
检察机关应用电子证据的若干思考
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的思考
基层政府维稳的法治考察与制度构架
关于开展检察业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诬告陷害罪若干问题浅析
浅析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意见和建议的获取方法
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督查工作的思考
试论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区别
检察院如何实施司法警察队伍科学管理
浅谈检察机关侦监部门如何完善刑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困境及其出路
论网络时代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平衡的原则
从美国司法大案透视法治社会建设启示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第22课羚羊木雕教案(新课标)
《古诗两首》
阿长与《山海经》
第23课散步教案(新课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核舟记
短文两篇《三峡》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看云识天气
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