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八年级( )班
授课时间:2005年12月12日星期一
执教:邓宣盛
【教学目的】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学习重点】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课前写话、引入新课
请学生描写当天天气。并请学生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1、2、3段──品味语言
研读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
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
夏天──“植物孕育果实”;
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
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我们学过多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你能不能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季诗句。
参考:
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其中“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等是春天的信息,大自然就是这样,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你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特点?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参考:
⑴ “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
⑵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⑶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⑷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
⑸ “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研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2 段。
提问:课文中写道:“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也可以改作:“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赶快割麦插禾。”
请学同们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⑴ 区别:第一句只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第二句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
⑵ 认为第一句好,句子形式有变化,活泼。第二句子整齐美。
研读第3段:
请一学生朗读,思考: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讨论明确:
物候──“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我们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物候学知识,为什么不用 “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作标题,而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而另两显得呆板、乏味。
三、练笔:二选一
1、把你课所写的短文进行再加工。别忘了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2、从下边词语中任选五个写一段话。
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翩然归来 风雨载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黄柿子
- 《学会生存》读后感
- 好书伴我成长《鲁宾逊漂流记》
- 我的假期生活
- 我最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 文明之花正在开放
- 乐于助人的爸爸
- 戒电脑游戏
- 我的寒假生活
- 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我受到了教育
- 观日食
- 鼓浪屿之游
- 爷爷我想对你说
-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 关于我国城市土地经营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 关于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 新型载体档案的保护论文
- 试论江泽民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思想的发展
-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 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
- 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 辽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对策
- 盐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文档一体化趋势与文件中心论文
- 张元济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探析
- 经济复苏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研究
- 档案管理论文:浅议人事档案管理新横式
- 电子文件管理论文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