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对象及课时】
初中二年级、一课时。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归纳讲解。
【教学方法】
激趣法。
【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以“你知道有哪些濒临或已绝种的动物”为话题切入课文。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如不是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则不会出现这些情况,那么问题既然出现,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挽救它呢?除了自身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外,还能做的是什么呢?引出本文课题──《奇妙的克隆》。
二、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克隆,学生阅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
三、转入正文的学习,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达到教学目的(此处用实物投影展出问题)
形式: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从文中找出答案,然后自由发言,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问题一: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用?
答案: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问题二:“克隆”是什么?其突出特点是什么?用了社么说明方法来说明?
答案:
1、文中“凡此种种……就是无性繁殖”,作诠释,举例子
2、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问题三: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答案:作者没有按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由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问题四:“多利”羊的诞生有什么重大意义和影响?
答案:“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发展和重大突破。
问题五: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有什么关系?
答案:第二部分为第三部分写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下文的铺垫。
问题六: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何种益处与弊端?
答案:
益处:
1、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2、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适当地提出环保问题)
3、克隆对于治疗人类疾病以及延长人类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弊端:
作者并无沉浸在盲目的乐观中,而是在结尾处提出关于“克隆”所牵涉的伦理问题。
四、教师总结
克隆技术确实非常奇妙,它可以为人类带来许多好处。不过,我们看待事物都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正如前面所说,克隆技术既给人类带来益处,也会带来不少弊端。因此人类在善用这项技术的同时,关键还是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环境,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五、作业
回家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介绍它的特征。
【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植物界的克隆
鱼类
动物界的克隆 两栖类
哺乳类 “多利”的诞生
利与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爸爸妈妈
- 六一趣味游戏
- 运动会
- 春天的感觉
- 海滨公园
- 快乐的体育课
- 打针记
- 快乐的野炊
- 冤枉
- 钓鱼
- 放风筝
- 一次有意义的生日
- 美?丑!(乱丢垃圾的鼠小姐)
- 春天来了
- 聪明的小兔
- 登山临海皆有意?摹声绘色俱有情
- 发挥游戏优势,让课堂更高效
- 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
-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捕捉文本细节,打造精彩课堂
- 高效课堂与学生的“真参与”
- 作文通病自我诊断与校正
- 做一棵能吃苦的椰子树
-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巧运用
- 关于师生“对话”常态化的思考与实践
- 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点”
- 新课程高中政治作业的探索
- 巧用精妙过渡语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 学校素质教育刍议
- 教师的修“德”与育“德”
- 积累﹒运用五
- 习作训练 洗手帕 第一课时
- 知错就改(习作训练)
- 19※院子里的悄悄话
- 积累·运用六
- 撇的写法
- 21荷花
- 陶罐和铁罐
- 观察一处景物
- 23海底世界
- 课题: 知错就改(习作训练)小学语文第5册第1课时
- 燕子过海 (第2课时)
- 24※在金色的沙滩上
- 《小露珠》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五册)
- 我的自画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