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9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恐龙无处不在》
〖激趣导入〗
(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
一、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检查预习。
讨论: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明确: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二、研读探究
请同学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小组讨论)
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3、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
5、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有什么作用?
“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用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蟾蜍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6、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
如面对面交流: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三、拓展延伸
说说学了本文之后的启示。
明确: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
第二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
一、旧课导入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遍这篇短文。质疑讨论,出示问题:
1、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明确:“撞击说”和“火山说”。(可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成论据加以证明。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二、对比阅读
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3、说明的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4、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三、拓展练习
分组自由讨论:
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
明确:多角度看问题,联想与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花花“公主”
- 双面女生
- 我爱妈妈
- 文明贵在小行为
- 我的好朋友
- 我们班的“好吃鬼”
- 我崇拜的人
- 写给过去朋友的一封信
- 我的同学
- “阴险”的老爸老妈
- 我的奶奶
- 笑。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我的班主任
- 用办法治银行乱收费是历史倒退
- 中国金融脆弱性的成因、表现及分析
- 国际贸易论文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 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 防范中国金融脆弱性的制度构建
- 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
- 浅析美国国债困境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启示
- 基于语素的金融证券域文本情感探测
- 操作ETF从美国国债获益
- 国际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 银行巧立名目乱收费银监会近期专项整治
- 我国商业银行乱收费怪象
- 银行乱收费根子是垄断
-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
- 金融证券专家:贺强
- 注重积累 训练思维——《落花生》造句训练示例
- 这个展销会开得好——介绍《新型玻璃》一种教法
- 边吃边谈受教育--《落花生》教材理解
- 情感也是颗“珍珠”――听《珍珠鸟》有感慧
- 《新型玻璃》习题精选
- 快乐交流 轻松评议——《新型玻璃》教学片段口语交际案例与反思
- 开放与解构的阅读教学案例:《地震中的父与子》
- 让学生在吃中聊、聊中学——《落花生》一课教学设计
- 《落花生》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
- 信念,创造爱的奇迹——《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课后随感
- 《新型玻璃》教学导入
- 解构:阅读教学新视点:《地震中的父与子》
- 《落花生》预习解析
- “星罗棋布”和“如蛛网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词句教学
- 《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