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核舟记》教法指引

《核舟记》教法指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09

《核舟记》教法指引

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出这件实物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有了它的完整形象,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建议如下:

1、整体感知极为重要,最好不要把课文分作两半,每课时讲一半,而要做到每一个课时都从课文的整体出发来设计教学的步骤。例如,前一课时以反复诵读为主,使学生初熟悉课文的全局,再就文章的脉络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大体上了解作者行文的用心;后一课时在探究雕刻家艺术构思和文章中的空间顺序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背诵指定的段落,然后完成练习第三、四题。这是总体设想。

2、本文作者在文学史上影响不大,可用两三句话带过。但导入环节很重要,因为课文内容不算生动,要引发学生的兴趣,无妨讲一个能工巧匠的故事(如“鬼斧神工”之类),1分钟能讲完最好。苏轼泛舟赤壁的故事也要简略地讲一下。

3、本文所有的生词皆有注释,不必单列“解词”一项,有些词语可以在探索文章脉络时予以强调,有些可以在结束讲读前指出,要求学生牢记它们的意思。

4、理清文章脉络的关键是以第一段为纲,以末段作结。例如:

⑴ 首段中“径寸之木”伏下文“长约八分有奇”(第二段)及“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末段)。

⑵ “因势象形”伏下文“桃核修狭者”。

⑶ “各具情态”伏第三、四段中关于五个人物情态的描述。

⑷ “大苏泛赤壁”伏下文窗上所刻16字(第二段)及“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第三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