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虞初新志》简介

《虞初新志》简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5

《虞初新志》简介

课文中是这样表述核舟的长度和高度的:“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八分”有多长1古代的“分”和现代的“分”相同吗?“二黍许”又究竟有多高?这是每个读者都会产生的疑问。

我国古代历来有“累黍定尺”的做法,《汉书·律历志》明确记载:“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于谷柜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粒黍的长度约为一分,一百粒黍累加起来的长度即为一尺。黍,又称黍子,多为椭圆形,平滑而有光泽,有白色、黄色和褐色三种。古代,我国北方栽培较多,供食用或酿酒,现在种植很少。作者用“二黍许”来表述核舟的高度,在当时是通俗易懂的。

古代的一尺到底有多长?清代的《律吕正义》中有这样的记述:“且验之今尺,纵黍百粒得十寸之全,而横累百粒适当八寸一分之限。”由此可见,清代以前是横向累黍百粒为一尺,而清代则是纵向累黍百粒为一尺。有人曾做过实验,黍子横排一百粒约合23厘米,纵排一百粒则为32厘米。也就是,清代以前一尺长约23厘米,清代一尺长约32厘米。一九七五年,我国天文史学家伊世同先生,从元代制造的铜圭残件上发现了当时量天尺的刻度,通过考定,一尺长24.5厘米

(选自《文物》1978年2期《量天尺考》)。

《核舟记》一文的作者魏学洢及核舟的雕刻者王叔远均为明代人。明代的度量衡基本延用了元代的标准。我们姑且以元代的一尺长24.5厘米即一分等于0.245厘米来推算核舟的长度和高度,那大约是1.96厘米长,0.49厘米高。

搞清楚核舟究竟有多大,这篇课文的思想底蕴会尽显庐山真面目,不言自明。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飞来横祸
再见,母校!
我和导报的故事
海泉湾
樱桃树
分享
我愿做一棵树
我的秘密
夏语·假日
货币小贴士
是谁让我如此徘徊
一张旧照片
第一次我爱上语文
你有学习压力吗?
中学语文教学运用影视资源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实践
从《登高》看诗歌教学的三步朗读法
我国物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趋势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计算机硬件”教学与教材同步改革的思考
小学语文中的自主学习方法
数学概念教学研究综述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进行公民意识培养
公共课教育学自主学习策略探究
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几步建议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现状及改革策略初探
从认识规律谈超前实验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读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之一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课堂实录之一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探究感悟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体会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之四
采用缩句的方法让学生读懂长句子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之三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之二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建议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之五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之一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之二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建议
《朱德和母亲》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