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2
《杜甫诗三首》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自问世起,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脸炙人口,历久不衰。它反映的是诗人_____的高尚情操和_____的情怀。
2、前四句写景,“城春草木深”写的不是生机盎然,而是_______________。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二、《石壕吏》阅读训练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是一首____诗(体裁),以____为顺序。中心人物是____,事件是______。
2、《三吏》《三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正确译文是:_____
4、组词:
⑴ 妪___讴__呕
⑵ 孤__狐__弧__
⑶ 炊__吹___欢
⑷ 暮___幕___慕
5、解释句中的词语:
⑴ 老翁逾墙走 逾:
⑵ 三男邺城戍 戍:
⑶ 老妪力虽衰 妪:
⑷ 急应河阳役 应:
⑸ 夜久语声绝 绝:
⑹ 如闻泣的咽幽 咽:
6、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7、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热爱国家眷念家人
2、因战乱造成的人走城空的荒芜之状
二、1、叙事时间先后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4、⑴ 老妪讴歌呕吐 ⑵ 孤独狐狸弧形 ⑶ 炊具吹牛欢呼 ⑷ 暮色幕布仰慕
5、⑴ 越过 ⑵ 防守 ⑶ 年老的女人 ⑷ 应征 ⑸ 停 ⑹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6、“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打雪仗
- 家乡巨变
- 我们班的超级歌迷
- “贪”妈妈
- 吃芒果
- my(我的)
- 怪脾气老妈
- 澄海
- 口误
- 家有“三桶”
- XO奇遇
- 班上最火的明星
- 百兽之王
- 日记一则
- 当风吹过紫竹林
- 正当防卫法律价值的理性思考
- 胡塞尔对伽俐略物理学的反思
- 戴震研究专题(二)血气心知:戴震义理之学的逻辑展开
- 文学场的逻辑:布迪厄的文学观
- 论不动产租赁权与抵押权的冲突
-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
- 也谈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 产品质量法中的产品责任
- 海峡两岸保护消费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 研究环境法的污染者负担原则
- 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留下的历史困惑
- 韦伯合理化理论的科学史语境
- 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化路径的发展策略
- 解释学理性与信仰的相遇
- 《竹影》教学设计4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5
- 《竹影》教学设计3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 《珍珠鸟》教学设计9
- 《珍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 《社戏》教学设计8
- 《社戏》教学设计10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
- 《珍珠鸟》教学设计6
- 《社戏》教学设计9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4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3
- 《珍珠鸟》教学设计7
- 《珍珠鸟》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