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三峡》课堂实录

《三峡》课堂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5

《三峡》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

4、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本课设计思想

《三峡》是郦道元游记散文中的美文,又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短小文言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新《课标》还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基本理念。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确定了“教学目标1、2、3、4”,教学中要求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读通文意,教学重点放在内容(景物描写)的分析。我根据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把秀丽的三峡风光的分析和当前热门时事(三峡水利工程)相联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热情,实现语文教育育人的作用。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三峡》风景图片、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等)

【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能工巧匠,它真称得上是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熠熠生辉的名山大川,装扮着中华大地。你们能说出几处景点吗?

生:有梁金山公园,立园。

生:有泰山,北京故宫,万里长城。

生:有黄河,长江……

(学生踊跃发言)

师:哗,看来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啊!的确,处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也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今天,

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

(板书课题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师:(出示《三峡》的风光图片)刚才课间大家已经欣赏过这几幅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三峡。

师:对。它就是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之上的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它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这些图片中有什么?

生:有山、水、树。

生:还有猿猴。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风光在郦道元的笔下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感受一下吧!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师:现在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看屏幕,注意好停顿节奏。(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细读课文,同桌互相监读,把握好节奏,不读错字、漏字。

(学生朗读气氛热烈,赞扬!)

师:好,现在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朗读,串译,点评。)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也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还须注意一些字词的意思。(出示投影,给学生看一分钟)

师:同学们,《三峡》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它是如何描绘三峡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课文内容。

课文第一段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生:写山。

生:写岩,嶂。

生:写曦月。

师:主要写了什么?

生:(齐答)山。

师:对,那三峡的山有何特点呢?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写了山的高大,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

师:三峡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认为还写了山的连绵,文中写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很好。我们注意“略”字,它用得好吗?

生:好,“略”字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师:(出示三峡的山景)归纳两位同学的意见,第一段写出山多山高的特点,这是三峡的地貌特征。

山多山高

(板书:地貌特征

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

作者写岩、嶂,写曦月,都是为了突出山的这一特点。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注重字词的锤炼,

所以才能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师:那么,作者接下来又写了三峡的什么?

生:三峡的水

师:是什么季节的?

生:(齐答)夏季。

(板书:夏)

师:三峡夏季的水有什么特点?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水流湍急。我是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看出来的。

(板书:水流湍急)

师:既然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怎么还会有“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的情况呢?

这不矛盾吗?

生:不矛盾。文中写到“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帝王的命令高于一切,谁也不敢违抗,

即使冒着生命危险,

也要冒险行船。

师:这句话也流露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它与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诗中描写的情景一样,你们记得那诗句吗?

生:(安静思考片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师:很好。三峡的夏水如此壮观,

那春冬季节又有何特色呢?(板书:

春冬)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描绘了春冬哪些景色?请大家速读第三段,

找出相关的词语。

生:描绘了素湍、绿潭、悬乐、瀑布

生:还有高山、怪柏

师:(出示春冬美景图片)看来三峡春冬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作者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来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文中哪句话概括三峡春冬景色的特点呢?

生:(齐答)清荣峻茂。

(板书:

清荣峻茂)

师:第2、3段写了夏、春、冬三季的三峡,

文中是否还写到三峡之秋?

生:(齐答)有,

在第4段。

师:你们从哪些词知道的?

生:“霜”字点出这时是秋天。

师:对。三峡的秋天又别有一番怎样的景致呢?

生:寒冷、寂静。

生:还有凄凉。

师:大家讲得很好。在文章结尾,

作者又引用了渔歌,

有何作用?

生:(讨论后作答)它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的凄凉。

师:归纳起来,这段写出了三峡的秋天的凄清肃杀,即林寒涧肃。

(板书:秋

凄清肃杀)

师:好,同学们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共同赏析了三峡,你们觉得三峡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你们喜欢吗?想去三峡吗?

生:(纷纷回答)喜欢!想去!

师:其实,不只是你们这样,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如此。我们从文章内容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投影出示练习,学生思考回答。)

生:《三峡》一文先总写了三峡地貌,再抓住景物的特征,写了三峡四季的秀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无限热爱的思都感情。

师: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应学会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

师:三峡秀丽的景色确实让人心驰神往。现在的三峡是怎样的呢?谁可以来谈一谈?

生:那里正进行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师:对,那里正建设着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三峡水利工程。它将充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资源造福人类。

(出示投影)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对三峡的高度赞美。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我们中国人的自豪。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更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相信,三峡的明天会更美好,祖国明天会更美好。

最后,大家带着感情高声朗读课文,再次领略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作者精美的语言,试着把这篇优美的古代散文背下来。

(在诵读声中,下课铃响。)

师:同学们,三峡的风光的确美如画,我们的家乡开平也让人留恋,请你们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用你手中的笔为家乡描绘一幅灿烂的画卷,尽情地抒写你对家乡的祝福和赞美。

师:下课!

【点评】

这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能紧扣学习重点展开教学。作为文言文教学,形式多变,方法灵活,能将“读”贯穿始终,通过侧重点不同的读(范读、自读、分别读、速读、齐读)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本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充实,能拓展学生思维联系时势,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但在难点的教学上,还须老师积极引导。对重点词语可通过替换、改动,通过比较、品味加以分析,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保护环境
为自己导航
秋千月
困难非吾畏
让我们自己爬起来
请你放下双手
跌倒了,渴望自己站起来
让我做一只雄鹰
请让我们摔跤吧!
我的哭泣
谁出事了?
有一种爱叫放手
让我自己飞翔
放开手,勇敢飞
给人生一个挑战
工程勘察项目的数理统计与指标取值
水电站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阶段变更处理初探
有闸溢洪道逐步泄流图解法
最速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
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土石方明挖监理实施细则
膏状浆液灌浆——围堰防渗的新方法
路基施工环保技术交底
浅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初探
小东江现状水质污染沿程变化分析及
深层搅拌法在泵站蓄水池软弱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水电站厂房西坡滑坡成因及治理措施
水垫塘结构形式问题探讨
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字词梳理
《称象》随堂练习:提高篇
《称象》随堂练习:巩固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问题探究
《吃水不忘挖井人》随堂练习:巩固篇
《称象》重点字词梳理
《称象》相关资料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字词意思
《称象》重点字词的意思
《称象》教学目标
《称象》教学重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整体阅读感知
《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师语录
《称象》教学难点
《称象》考点练兵:阅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