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词汇。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你看,这些雪后西湖图片(出示PPT),雪后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读课文
1、推荐读。(读准字音)
2、听录音跟读。(读出节奏)
3、自由朗读。(读懂文意)
三、整体感知
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
问:“痴”为何意?
“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
1、“痴”于行: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
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
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 不随流俗)
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齐读,疏通,再齐读 (穿插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
讲: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张岱笔下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
(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
比较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资料介入:(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张岱《西湖梦寻》)
体验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
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
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 思考人生)
五、总结
经过这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作者的雅趣。
六、你的积累有多少
(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绝 惟长堤一痕 一芥 大喜 及下船 客此等)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
- 郑老师印象
- 我好郁闷呀!
- 时光表
- 长篇小说:傀儡娃娃(三)
- 玻璃风波
- 本班轶事之老师版(
- 傀儡娃娃
- 这,就是我
- 为什么我不是女生
- 我是谁?
- 尊敬普通人
- 夸夸我的同桌
- 我家的一把“火”
- 我的爸爸
- 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 社会学视角下的课程分析
- 其它教育论文论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论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及社会功能
- 其它教育论文美国社区教育与基础课教学改革
- 浅谈媒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功能
- 其它教育论文浅谈我国乡村治理
- 用h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作者进行评价
- 需要理论与城市残疾居民社会福利体系的建构
- 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
- 其它教育论文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
- 其它教育论文生物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电视访谈节目生产
- 其它教育论文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
- 学生个体差异在社会学科教学上的问题研究
- 蜀道难
- 蜀道难(教师中心稿)
-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阅读]第五单元杜甫律诗五首
-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 《人生的境界》备课笔记
-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 蜀道难
- 人生的境界(第一课时)(论坛帖)
-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
- 《蜀道难》备课笔记
- 人生的境界
- 人生的境界
- 人生的境界